语文PLUS 教研 ID: 145748

[ 于国华 文选 ]   

三点导读

◇ 于国华

  美点赏析
  狮子也可以成为军?我带着疑惑,细细品读了这篇文章。原来狮子是贾先生收藏的石狮子,因为小贩们在各地为其收集的石狮子数量众多,先生收编它们为“军”,还萌生了神奇的想象——若自己不在家,石狮子便会打斗嬉闹,若他回来撞见了这些,一咳嗽,石狮们便低眉垂手呈作揖状了,真是有趣至极。用先生的话说,“世上的木头石头或者泥土铜铁,一旦成器,都是有了灵魂的”。所以一旦遇见了,便会不惜重金地拥有。原来,在收藏家眼里,收藏是一种文化,高雅而快乐的文化;收藏是一种境界,醉人而痛快的境界。当你把藏品当作“情人”来对待时,你便到了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高雅境界。在这种境界里,是与古代遗存之间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与对话。你便能感悟到美,感悟到人生哲理!这篇文章把石狮子的意趣和收藏文化的雅致结合在一起,令人读后口有余香。
  贾平凹总是说自己是一农民,其实,只要仔细读一读先生的作品,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心中充满的却完全是一副“圣人情结”。这是一种冷幽默,大智慧,思想在字里行间冲动,引人入胜。作者从一开始的柔弱、胆小、窝囊到羡慕韩信的侠气、朋友的勇气,再到看到一军的石狮子,从平平淡淡的石狮子中挖掘出似乎是早已沉潜在里的哲学意绪,探索人生的奥秘,让人读着有种幽默的感触和愉快的迷惑。因为石狮子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石狮子有魂,会守护人的灵魂,威风而神勇,让作者“成了强人,有了威风,是秦始皇”,“内心踏实,没了躁气”。收藏能使狂暴者变得温和,能使急躁者变得沉稳,能使胆小者变得勇敢,能使体弱多病者变得坦然,它是一块魔方。在这里,作者的心得到了飞翔,得到了皈依。所以虽然过的日子像往昔一般平淡无奇,但是此时他的心,平衡了,舒坦了,没有窝囊的感觉,也磨掉了身上的急躁,这都是石狮子的功劳。古往今来,得大道者,“圣贤庸行”;居高位者,“大人小心”。而一个小人物,在一群狮子军的环绕下,怡然自得,充满了平和的心境。
  另外,这篇文章的语言也颇有韵味。作者从自身的性格和经历出发,语气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睿智的哲理。语言平实而又有味,简洁而不流俗,和全文的意蕴氛围相融合,虽是一雅致小品,却尽显大家风范。
  
  难点指津
  本文记叙、描写与议论结合,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狮子军中,托物言志。文中对狮子军的描写特别的生动形象,作者赋予了狮子军以灵气。一开始,作者以老实巴交、可怜兮兮的身份出场,转而羡慕韩信大将军及朋友的勇气、威猛,并得到了启示:每个人心里住着一个魔鬼。而这个“魔鬼”其实就是人的灵魂。只有每个人有了这个魂,才能活得舒坦,有底气。而作者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启示呢?偶然间相遇了石狮子,震颤了他的心。石狮子“威风又调皮”,从守护曾经的主人转而守护着“我”,“我”很高兴。通过和石狮子的相处与交流,“我”脱胎换骨了,懂得人该怎样活着。文章首尾照应,并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我恢复了以前的生活”,但是别人却说“圣贤庸行”,“惊恐地盯着我”,而此时的“我”“拍了拍他的头”,与开头自己的软弱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我”已得大道,圣贤庸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蕴含着绵密的哲学理意,以或隐约,或明晰的方式启发着读者的思考,展示着他探索世界人生的各种奥秘的成果。贾平凹继承我国哲理散文的优良传统,对从庄周、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到许地山都批判地吸收的基础上,才发展创造出新时代的哲理散文的。本文就是他从司空见惯的平平淡淡的狮子军中挖掘似乎早已沉潜在里的哲学意绪,读来有种幽默的感触和愉快的迷惑。
  
  考点训练
  1.文章开头强调自己的柔弱、胆小、窝囊,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文中第八自然段集中展现了狮子军的形象,从表现手法和内容两方面欣赏这段文字。
  3.本文结尾作者说“统领狮子军后,我竟然内心踏实,没了躁气”,为什么?
  
  附:参考答案
  1.文章开头强调自己的柔弱、胆小、窝囊,引起下文狮子军对“我”的启示,并且与结尾“我”的“内心踏实,没了躁气”构成对比。
  2.见难点指津。
  3.见难点指津。

三点导读
目录

  •  / 刘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