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5年第2期 ID: 402230

[ 丁大勇 文选 ]   

笑不可仰与笑不可抑

◇ 丁大勇

   一.笑不可仰
   “笑不可仰”最早见于清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时代文艺出版社《聊斋志异》第三卷417页《仙人岛》有载:
   (1)王闻之,意兴索然。桓笑曰:“童子何知!不在此,只论文耳。”王乃复诵。……桓恐其语嫚,不敢研诘。王诵毕,又述总评,有云:“羯鼓一挝,则万花齐落。”芳云又掩口语妹,两人皆笑不可仰。
   清代文康的著作《儿女英雄传》(西湖书社1981年1月出版)中也有“笑不可仰”一词。
   (2)这个当儿,里间儿的内眷也在那里远远儿的从玻璃里望外看。舅太太一见,先就说道:“敢则这是姑老爷天天儿叫得震心的他那位程大哥呀!这还用满到是处找着瞧‘海里奔’(指稀奇之物)去吗!”张太太只问:“咱儿了?”金、玉姊妹合丫头们已经笑不可仰,便是安太太那等厚道人也就掌不住要笑,只合舅太太摆手儿说:“你悄悄儿的,看人家听见。”
   “笑不可仰”的意思是“笑得伸不起腰来”(《中华成语熟语辞海》,唐枢主编,学苑出版社)。杨本祥编著的《汉语成语全解通检词典》亦收,释义为“笑得直不起腰来”(949页)。
   民国时期的黄浚,现当代作家唐弢,著名学者周汝昌、冯友兰都在文章中或使用或引用过“笑不可仰”。
   如,唐弢先生的《琐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唐弢文集》之六,“鲁讯研究卷”上,第74页):
   (3)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弄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然相碰,有碍男女大防。……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我们已经笑不可仰了,鲁迅先生却又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
   再如,周汝昌先生的《谈笑》(东方出版中心《岁华晴影》第53页):
   (4)笑也牵及全身的,“笑不可仰”,“笑弯了腰”,也还罢了,有时要“绝倒”。
   二.笑不可抑
   近来看书,忽然发现“笑不可抑”多了起来。
   黄永玉先生在其《罐斋杂记》(新星出版社,2013年8月第一版)代序《“动物短句”相关的事》中两用“笑不可抑”:
   (5)邢台地震以前,我一直就待在那里的生产队搞“四清”,无聊烦闷之余写些“动物短语”消遣时光,日积月累成了八十多条。有同志看了觉得有意思,甚至笑不可抑。
   (6)第二天,我被叫进一间教室,空荡荡的房间坐着一排类乎审判员的年轻人。我站在中间。审判席上有一个人在微笑,就是对“动物短句”觉得有意思,甚或笑不可抑的那位。
   《老照片》第七十九辑有汪宁生先生的文章《林昭印象》,也用了“笑不可抑”:
   (7)我和林昭也偶有斗嘴反目的时候。她总喜欢拿我的专业开玩笑。初入北大见面时听说我选的是考古专业便笑不可抑。(第102页)
   王开林先生发表于《随笔》(2012年第2期,总第199期)的《特别的人不走寻常路》(第74页)中有这样一段话:
   (8)二十一岁时,闻一多对自己好冲动的性格有过检讨,在日记中他作警语以自诫:“自兹铲拔野心,降志雌伏,优游世圃,宽厚岁时,未必不能出人头地。”那时,谁若大胆预言闻一多将来会成为斗士和烈士,清华师生肯定不以为然,闻一多本人也会笑不可抑。
   还有当代女作家凌眉的《情逢对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5月第一版)亦有“笑不可抑”:
   (9)对面一个男子刚才低头喝咖啡,听到声音猛抬起头来,沈春晓正好和他眼神相对,一看之下,本来神态自若的微笑顿时一僵,脸都绿了。
   ——真是冤家路窄,那人居然是卢浩翔。
   卢浩翔也大吃一惊,接着,立马嘴歪眼斜,笑不可抑。
   另,网上的小说、日记、帖子、评论、博文等用“笑不可抑”者,比比皆是。
   “笑不可抑”是什么意思呢?各大辞典均查阅不到。网络上有解释:大笑不止,难以控制,笑容非常之开心。这个解释不准确,“笑容非常之开心”有语病。仿照“笑不可仰”的解释,“笑不可抑”可解释为“笑得不能控制”。
   三.“笑不可仰”的误引
   有些学者在引用前人文章时,将“笑不可仰”误引为“笑不可抑”。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9月26日第14版《草地周刊》“说人解史”栏登载了关山远的文章《谁处生死而不乱》,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10)谭嗣同是在被捕4天后就义的,他知道死亡不可避免,却始终坦然。笔者曾读过清人回忆,当时在狱中的“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待死亡的心态,并不一样:“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林旭美秀如处子,在狱中时时作微笑。康广仁则以头撞壁,痛哭失声曰:‘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林闻哭,尤笑不可抑。既而传呼提犯人出监,康知将受刑,哭更深。”
   关远山先生读过的“清人回忆”,当出自民国时期黄濬撰写的《花随人圣庵摭忆》(中华书局)。该书上册第205页之“北京狱卒谈数十年来狱事”中有“戊戌政变时”,“曾看守谭嗣同等六人”的“老狱卒刘一鸣”回忆关于谭嗣同、林旭、康广仁、刘光第四人在狱中“一歌、一笑、一哭、一詈”的情状。核查原文,赫然为“林闻哭,尤笑不可仰”,不知怎么被关先生引用到文章中时,何以变成了“笑不可抑”?
   无独有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志田先生在《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发表了《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一文,文章写道:
   (11)据冯友兰回忆,胡适初到北大讲中国哲学史时,所发的讲义名为《中国哲学史大纲》,教三年级中国哲学史的陈汉章在课堂上拿着胡的讲义“笑不可抑”,并称:“我说胡适不通,果然不通。只看他的讲义的名字就知道他不通。哲学史就是哲学的大纲,现在又有哲学史大纲,岂不成为大纲的大纲?不通之至。”能在课堂上拿着证据“笑不可抑”,肯定是真正觉得其不通。

笑不可仰与笑不可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