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心声》,它是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大概是:程老师宣布上一堂《万卡》的公开课,学生李京京很喜欢这篇小说,读了好几遍,特别同情小万卡的可怜遭遇。老师预先布置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李京京主动举手要求,可是遭到程老师拒绝。京京当时垂下头,可在放学路上仍惦念万卡,他像着了迷似的又朗读起来,忽然想起自己也有一个像万卡的爷爷那样的好爷爷住在乡下,他忍不住也要学万卡那样给自己的爷爷写信。他又继续读课文,由万卡的好朋友奥尔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个好朋友妮儿,想起童年趣事……第二天,有个同学试读《万卡》,总是读不出感情,李京京向他指出,遭到了别人的嘲笑和猜疑。到上公开课那天,事先安排好朗读一段的同学因害怕、紧张而不敢举手。在这种尴尬情况下李京京出来救场了,程老师只好喊了他。出乎程老师和同学的意料,李京京读得很响亮,充满感情,甚至流出了眼泪,感动了全场。程老师激动地要李京京一直读完……
我讨厌它,不为别的,只因我的处境还不如李京京。
李京京还有一个疼他、爱他的爷爷,有妮儿那样的好朋友,至少还有点美好的回忆。而我呢,出生后就没有见过爷爷、奶奶长什么样子。父亲爱喝酒,每次醉酒后都和母亲打架。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星期回家,家里都是乌烟瘴气的,叫人无法静下心来。因此,我总是无法安心学习。可每个星期双休日时,学校不供吃,不供住,我又只好硬着头皮回家。在班上,我是个不受欢迎的后进生,大部分老师都不在意我,有个别老师还像《心声》中的程老师排斥京京那么排斥我。同学们也因我的沉默寡言离我远远的。没有和谐的家,没有知心朋友,没有老师那特别的爱,我伤透了心。我在心底千百次地问:为什么父母不为我着想?为什么同学们都不理解我?如果说父母、同学的做法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老师是教育者,不应该把好学生举到塔顶而把差生压到塔底呀,因为差生比优生更需要扶持呀,难道老师不明白这一点吗?
权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啊,我求求您了,求您不要让《心声》再作我们的课文了,除非您能给我一个幸福的家,一些知心的朋友,几位能理解我“心声”的老师。要没有,我再也不想让自己的心一次次被刺痛。
学校:贵州纳雍县勺窝乡圆玄希望中学;导师:宋鹏
点评:李丽的《我最讨厌的一篇课文》利用一个交叉的文本,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应,反映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困境,提出了关爱学生、改革教育体制的严峻主题。切中时弊,有较强的思想冲击力。(吴道毅)
(本文获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