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是一个农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那里,有很硬很硬的风,有成片成片的庄稼地,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爷爷一辈子就像地里的庄稼一样,不声不响,却随遇而安地完成着生命中该有的一个又一个四季轮回。而就是这样的安静,却总是会给我以深深的洗礼。
爷爷曾经做过村子里的小学老师,字写得特别漂亮。虽然爷爷家条件不太好,但当时家里的姑姑们都在上学,和大伯、爸爸一样。村里人都说爷爷不偏心,丫头小子一样疼。所以,虽然家里都是性子烈的人,可相互间却从没有红过脸,总是和和气气,真正是个温暖的家。妈妈总是笑着说,当年就是看在爷爷家的家风正,才答应嫁给我爸爸……
家风,真的是很纯正。爷爷家的每个人,都很仁义,很朴实。那个时候,奶奶患病瘫倒在了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年。家里人都想要照顾奶奶,可爷爷什么也没说,只是一直坚持将奶奶留在身边,亲自照顾她,像以前一样,没让这个家发生任何变故,直到奶奶去世。一直好奇,像爷爷奶奶这样包办婚姻而成就的夫妻,如何才能酿就如此深厚的感情,厚到不离不弃,相扶相依。后来我越来越清晰地发现了自己的浅薄。所谓的包办婚姻从来就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惨无人道,那样落伍可憎,而爷爷的不离不弃也不仅仅是因为与奶奶多年的感情使然。那份厚实的情感承载着坚实的责任,坚定的道德,坚守的信念。
可是,爷爷承载的一切就像一部哑剧,让人为之起伏为之感动却听不到一丝声响。
爷爷是个深沉的人。爸爸总是这样说。
我这才真的明白,什么叫深沉,什么叫中国式的含蓄。心里再多的喜怒哀乐,到了脸上,也只是嘴角那一抹浅浅的上扬。甚至当年奶奶离开,也没见爷爷有什么反常,没有电视剧中那些痴男怨女们上演的天崩地裂,日月无光。他只是和平常一样,静静地做着该做的事,想着该想的人,仿佛爷爷是在用这种方式,让心里的她活着。他并没有刻意压抑自己,只是为了儿女和逝去的她,自己也得好好的。爷爷知道,生命的轮回就像庄稼的四季,播种了,成熟了,收获了,也就完成了。一切都是自然的轨迹,他看得很开。
去年十一,我回到老家为爷爷过生日,事先没有告诉他,想给他一个惊喜。一进院门,我便开始喊爷爷,里屋的他见到我,有些惊讶,说:“你回来了啊,我寻思着是谁在喊我呢,你二姐的声儿也不是这样……”依然是嘴角浅浅的上扬,依然是记忆中平静的语调,唯一不同的,是那双沧桑的眸子里闪烁着的光点,告诉我他的欣喜与满足……
其实,不是不痛,也不是不喜,只是这一切的痛与喜不是发生在脸上,而是长在心里。
是的,长在心里。就像庄稼长在地里,稳稳地,实实在在地。
爷爷是个地道的庄稼人,是个地道的中国农民。他没有万贯家财,也没有高深莫测的大智慧,更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可以留传后世。他有的,是中国的农民们世世代代传承着、赞颂着的那些品质,像庄稼地一样,实实在在,顺其自然,做出自己最好的选择便无需更多解释……
这些无声的庄稼哲学,是庄稼人融入生命的积淀。而那承载着这种积淀的最踏实,最本真的灵魂啊,也许将令我穷尽一生去靠近、去理解、去追寻……
是的,我要向爷爷学习!
学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导师:王永西
点评:王玥瑾的《向爷爷学习》让我们跨越城乡之间的栅栏,触摸到了民族文化传统的根系,寻找到了生命之泉。在朴实而琐碎的叙述中,凸显了爷爷真实而感人的身影,纯净的心性与博大的胸怀。作品中的爷爷不仅是一个老农的画像,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载体与符号。(吴道毅)
(本文获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