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234

[ 黄大卫 文选 ]   

情解红楼

◇ 黄大卫

  鲁迅先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精到的见解。曹雪芹确有很多打破传统之处。记不清我从哪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要想感动读者就要先刺伤读者”。初听时觉得这话够狠的,为什么读你的作品而你却要伤害别人的心灵呢?再一想,想到了“刻骨铭心”这个词。
  曹雪芹采用了“聚”和“散”来“刻骨铭心”,来感染人。
  开始时写林黛玉来到荣国府,之后有薛宝钗,再之后有薛宝琴,再修上一个大观园,那简直就是仙境。可是后来,宝玉的姐妹们一个个,受苦的受苦,远去的远去,出家的出家,丫鬟们也是死的死,去的去。黛玉命丧黄泉,宝玉婚姻无爱,最后“白茫茫的大雪真干净”——这一聚一散之间,有着说不尽的悲凉。
  曹雪芹又用人世间最难解,最难画的“情”来“刻骨铭心”,让人痛彻心扉。
  一个是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的女子,一个是多情善良的公子,他们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爱情的滋生是那么自然、和谐。不想,却生不逢时,黛玉的身世与处境注定了她的性格,也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只有宝玉才能让她依靠,她无奈着“无尽头,何处有香”,悲哀着“梁间燕子太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惹谁怜”。她特立独行,花前读西厢,树下葬落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像一株荷花,在那片形形色色、勾心斗角的淤泥中,一如碧玉般清透。她的才情更令人赞叹,无论是少年听雨楼上的诗情,还是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零落雁南飞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断情,哪次不是让我们惊叹这小小的身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惊喜。
  我永远不能忘记黛玉病逝的一幕,一面是欢欢喜喜,一面是冷冷清清,对比是那样强烈。“无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至死都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我为此而揪心一对追求自由的男女在封建社会的枷锁下生离死别。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满两不休。就这样,她走了,带着心中那份甜蜜走了……在这个人不接受社会,社会不接受人的社会上,在孤独无依的世界里,宝玉是她心中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品味《红楼梦》,怎一个“刻骨铭心”了得!

情解红楼
目录

  •  / 杨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