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226

[ 孙明童 文选 ]   

酸甜酸甜的杏哟

◇ 孙明童

  我从小对杏向无好感。那酸的味,涩的果,怎能与甘美的金桔、硕大的苹果相媲美呢?
  初夏时节,我随当记者的婶婶到淄博南部山区的太河镇做实习采访。镇里林业站的同志说:“我们这里的幸福溜是全市著名的林果基地,最大的特产是凯特杏,个大肉厚,酸甜可口,行销全市,名声可不小呢。”我心想,他们几时也学会了广告用语,小小杏子,会有什么文章?出于礼貌,婶婶说:“要不先去看看吧。”
  车子一转过山脚,我就惊呆了。南山里,谁不知道荒凉是她的本色!可是眼前一望无际的林带,遮着沟,盖着坡,悠悠地漂浮在黄黄的沙滩与青青的山石之间。这本是一片灰黄沉寂的荒地,是谁蘸着颜料,在这里重重地抺了一笔,一笔生命的绿呢?
  一进入林带,沿山路边全是密密的杏树,枝叶极茂、极稠,探手垂臂的,一齐扫打着车棚,像擂鼓一般。我推门下车,迎头就被什么东西弹了一下,怪疼的。抬头一看,一束杏枝垂了下来,那累累的果实,像葡萄,似荔枝。那弹我的便是枝梢的一枚红杏——半边红朴朴的像孩子的脸,半边又黄嫩嫩的像刚出壳的鸡雏,而那红与黄又全溶在一层淡淡的青绿中,宛如一颗璀灿的玉。
  顺手摘下了那枚杏,但想起它的酸,放在嘴边的手又收了回来。
  攀上一个山梁,钻出林海,这才看清,那万点红杏点缀在黛绿的叶丛中,像无数盏火红的灯笼,像无数颗闪烁的星星,红得那样灿烂,那样美。风起涛涌,那红灯绿浪衬着山脚下青黄相间的背景舞动着,飘浮着。我真动情了,忙奔下山梁,如鱼入水似地钻进杏林中。这才发现,这地,其实也还是贫瘠的,天旱无雨,地,干涸得踢起石头就能迸出火星,连这草,都是贴着石缝在顽强地生长。就在这样的土地上,人们打起一道道浅土埂,挖出一个个鱼鳞坑,靠着山洪的力量收集起一点点泥土,就依着这一点泥土,那杏树便扎住根,树须咬住顽石,搂住砂砾,寻隙觅缝地向下扎去。站在这些杏树下,我不由想到,那些高雅的果树有沃土拥其根,喷泉淋其枝,土肥水美,自然溢甜流蜜,而杏生若此,不过只是一点酸,是不该苛责它了!
  走到这条沟的尽头,竟又是一处世外桃源。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峰回路转地把我们引领到由几颗苍劲的老杏树掩映着的一间小屋前。原来,这山下城子村的一位老党员,花甲之年承包了这些山头,一卷行李进沟来,带领全家不分昼夜地在这里苦干5年,终使得这每颗树上杏满枝头……
  实习采访结束了,回头再看那塄边沟畔的杏树,虽然都还不高大,却郁郁葱葱。我不知什么时候,已将手中的那枚杏咬在嘴里,品着,品着,酸甜酸甜,原来那甜是藏在酸里的。
  
  学校: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淄博第四中学;导师:都玉秦
  
  点评: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作者和杏之间的故事:从小对杏没有好感,因为它酸;实习采访时,在林带亲眼感受了杏树贫瘠的生长环境,不知不觉便放弃了对它的“苛责”,喜欢上了它的酸甜。文中对杏树的生长环境进行了细致准确的描写,体现出作者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的能力。(枫月)

酸甜酸甜的杏哟
目录

  •  / 杨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