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176

[ 张新颖 文选 ]   

人和书的关系

◇ 张新颖

  如果有人想用很小的空间,譬如一间屋子,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那他大概可以想出这么一个办法:为这间屋子精心挑选书籍。
  不过,把书放在自己的屋子里,并不等于拥有了这些书。拥有一本书的真正意思是:阅读它,通过阅读使书的内涵进入自己的精神和心灵。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用很小的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他有一个比屋子更好的放书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空间。
  而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大呢?在有的人那里,它很小,小得只能装下一点点东西,我们会感受到这样的心灵很贫乏,比起来,我们当然更愿意看到那些巨大而丰富的心灵,在这样的心灵里面,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精神的悠久浩瀚。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曾经在书信里说:“我要像《古兰经》里的摩西那样祈祷:主啊,给我狭窄的胸以空间。”冯至在著名的《十四行集》里,把这句话改成了两行诗:“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谁不追求精神和心灵空间的扩展呢?可是,怎样才能使个人的狭窄的心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变成一个大的心灵宇宙?
  读书是特别重要的一条途径。
  因为读书,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开始扩大。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书中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成为可见的,然后经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这也将是一个没有止境的漫长过程,心灵空间的拓展是没有尽头的。
  读书的快乐,一种情形是,从头读到尾,一路无阻滞,轻轻松松,舒心畅快。另一种情形,则是克服障碍和困难之后获得的。
  有的人用于阅读的时间也不算太少,譬如他每天要看好几份报纸,要到网上浏览各种各样的文字,还关注流行的作品,不仅知道谁是现在最受欢迎的作家,而且追踪阅读他的新作。时间长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也就养成了,这不就是读书吗?
  但是,对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这样的阅读习惯,还可能是一种坏的阅读习惯,因为这样的习惯把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书籍——经典著作,不经意地排除在阅读视野之外。在当代的书里面,价值的差别常常也是非常明显的。
  如果因为困难而放弃了某种具有重要价值的阅读,那也就放弃了有可能从这些书中获得的更高、更大、更深的快乐。从不用费力气的阅读中获得的常常是贫瘠的快乐,沉湎其中就很容易丢失了再鼓一些勇气、再专心一点就可能获得的那种更高的快乐。人应该去追求“高卓的乐趣”。
  极少数的伟大的书可以被称为“书的书”,它们是无以计数的书的中心,是书中的恒星。许许多多的书围绕着它们,吸取它们的光辉和热量,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的浩瀚星空。这些书是真正原创性的,对其他的书和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广泛和久远的影响。
  有人读了一辈子书,与书打了一辈子交道,和书之间的关系不能说不好,可是这种好,一直停留在普通关系的阶段,友好,礼貌,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们终其一生也没有体会到和书之间的爱的关系。
  什么是爱?爱是一种特殊的亲密的感情,美妙的关系。
  德国现代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是个一生都与书处在亲密和美妙关系中的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从来不是在阅读书籍,而是住在书里面。他曾经这样描述过自己童年时的阅读情形:“整整一个星期你沉浸在书籍柔软的纸页里,那些文字就像秘密地重重叠叠一刻不停地环绕着你飞舞的雪花,你带着无限的信任走进去。孩子总是沿着半隐藏的途径寻找自己的道路,对于他来讲,书中英雄的历险甚至可以在旋转的字母里呈现,就像飞舞的雪花里隐藏的人物和故事。他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感动了,从床上起来时,他被阅读的大雪覆盖得异常苍白。”
  人还常说,要多读好书。这就涉及到书的质量和价值,人的精力和时间没有必要耗费在质量低劣、没有价值的书上。
  我们总是会碰到这样的人,书读得很多,但其实读得很差;有的人书读得不怎么样,却书呆子气十足。法国思想家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前的无知,而博学者的无知是获得知识以后的无知。”英国诗人蒲柏把第二种人称为读书很多的傻瓜。
  
  张新颖,著名学者,代表作有《文学的现代记忆》等。

人和书的关系
目录

  •  / 杨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