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228

[ 吴卓仑 文选 ]   

瓷都景德镇

◇ 吴卓仑

   走走,停停。肃寒的冬风卷起了时光的尘埃,带走了旧日的思念。
  思念离去,因为身已至乡土。
  高速公路上,我坐在车里不时地望着周围飞奔的车辆呼啸地从身边掠过,行道树一排一排突兀地立在马路的隔离带上与远处几座翠绿的高山遥相呼应。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田野里牛在悠闲漫步,好一幅和谐自然的田园画卷。想了想,我已然三年未曾在老家过年了。
  景德镇,中国四大名镇,以盛产瓷器而闻名于世。她是我的故乡,一座不朽的瓷城。
  相传景德镇在旧时被称为昌南镇。在窑里烧瓷的工艺从汉朝就已经开始,宋时昌盛起来。因其瓷艺高超,陶瓷精美,深受皇帝的喜爱,在景德年间被皇帝赐名为景德镇。另有一说,因昌南镇烧制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受到外国友人的认可,于是久而久之,外国友人就把瓷器当作了中国人的象征,海上丝绸之路也普遍以运输陶瓷为主。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国人看见中国人就会夸口赞道:“昌南,昌南(china,china)”。所以“china”至今有两个意思:“China”是中国,“china”是陶瓷。
  这不是所谓的自吹自擂,这就是“china”由来的真实故事。
  没有了爆竹的喧嚣,没有了鞭炮的轰鸣,没有了桌上筑长城的惊呼哀叹,没有了团聚年夜饭的欢歌笑语。景德镇人,剩下的只有陶瓷。
  这永远都是一座千年的瓷都,足矣。
  下了高速,公路两旁伫立的陶瓷路灯杆青烟缭绕的绚丽图案,总是引起我有关景德镇的思绪。
  迎宾大道是下了高速后通往市区的必走道路。在此道上有两座地标性建筑——“神火”以及“昌江之水”。“神火”就像一团炽热的火焰,象征这景德镇千年窑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而“昌江之水”是6滴由碎瓷片一块一块拼接而成的水的造型,水滴蓝白相接,意味着昌江宽广辽阔,涌流不息。“神火”与“昌江之水”的遥相呼应,寓意着景德镇的历史如同这水火一般生生不息。
  没有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没有淳朴至极的乡土人情,景德镇的出名完全就是“千年瓷都”的名声,可谁也说不清是景德镇成就了陶瓷还是陶瓷成就了景德镇。
  “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走遍大街小巷,时时刻刻都能够发现售卖景德镇陶瓷的店铺,无论店外的寒风再怎样放肆的呼啸或是人流再怎样热闹的涌动,店内的主人也总是专注于自我的小世界,望着店内缤纷繁多的瓷器,点燃一只香烟或是沏上一壶好茶,自娱自乐。正是这样千千万万的瓷器店铺,装点了景德镇的瓷器世界,构成了景德镇遍地瓷器的独有风景。
  路过了在景德镇有名的瓷器一条街,路过了那个伫立着描绘旧时陶瓷人烧制陶瓷的不同情形的青铜雕塑的广场,回到外婆家疲倦地躺下,已是黑夜了。也不知在斑驳的月光下,广场上的那些雕塑会不会像旧事一样,发出灿烂而厚重的光,照彻这千年瓷都的隽永繁荣。
  
  学校:广东深圳中学
  导师:陈正君
  
  点评:景德镇,是历史中充满厚重与荣耀的瓷器符号。作者以充满激情的文字详细地记录了自己的一次还乡之旅,一些环境描写颇有文学意味。景德镇的那些景物,在作者的笔下缓缓道来,它们夹杂着历史的气息。文末“照彻这千年瓷都的隽永繁荣”一句,流露出对着对景德镇深深的赞美和祝福。(洁素)

瓷都景德镇
目录

  •  / 杨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