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043

[ 姚舜禹 文选 ]   

城市.乡村.我

◇ 姚舜禹

  每逢过年,我都会和母亲赶赴车站,融入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踏上返乡的旅程。无论在城市里待多久,无论自己对这座朝夕相伴的城市有多么留恋,无论风雨交加,无论大雪纷飞,一如既往,从未改变。
  在旅途中,有时我们会碰到老乡。当他们满怀激情地谈起故乡的新变化时,母亲的脸上便浮出了微笑。大家在一起似乎总有着说不完的话题,那份真情默默地温暖着严寒笼罩的车厢。
  孩提时的我曾问过母亲,城市和乡村之间,我与家乡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急切地踏上返乡的旅程呢?母亲总是对我说,那里和这里,乡村与城市,是根根相连的。
  那时的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母亲的话,只明白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回老家和爷爷奶奶过年,吃让自己“垂涎三尺”的年夜饭。童年的记忆里,好像总是布满了一幅幅别具一格的图画。画里有家乡的云,家乡的月,家乡的荷塘,家乡的土壤。清晨,公鸡的啼鸣声铿锵有力地吹响了人们农耕的号角,农民们用辛劳迎接着那仿佛象征着丰收般金色的朝阳,心照不宣地走进如海洋般一望无际的田野。傍晚,农家小院里的欢声笑语回荡在乡野的天空中,没有聒噪与喧嚣,没有忧愁与烦恼,你家递来咸鱼,我家送去鸭蛋,纯朴而自然。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对城市生活的渐渐习惯,我发现自己慢慢变化着。变得很久不给爷爷奶奶通电话,变得记不起孩提时伙伴的姓名,变得回想不出家乡某个路段的名字,甚至变得高傲地以“城里人”的姿态来轻视那些在城里打工的乡下人。
  再后来,我读了余秋雨的文章,若有所悟。
  余秋雨曾在自己的散文中写道:“所有的故乡以前不都是异乡吗?那么,所有的城市以前又何尝不是乡村呢?虽然工业化的进程促使乡村不断地向城市蜕变,可随之而来的又是什么?无非是天空不再蔚蓝,河水不再清澈,以及很多用钢筋混凝土堆积而成的骨架罢了。……若是细细回想,太多的城里人上一代不也生活在乡村吗?虽然城市是乡村人的梦想,但在乡村,也有城里人的爹娘啊!”
  于是,我终于明白,城市与乡村,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如今,每每看到那些为了早日返乡而通宵购票,准备千里而归的大学生们,我心里总有一股莫名的欣慰感。对身旁的这些略显疲惫的旅伴来说,火车站台边,父母那渐显沧桑的脸庞,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等待;孩子那日趋成熟的笑脸,又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想念。父母盼着孩子,犹如苍鹰盼着雏鸟的归来。孩子念着父母,好像青草念着大地的怀抱。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俨然就是一根连接着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不知串起了多少望眼欲穿与归心似箭的情怀。
  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有根相连吗?它连接了乡村与城市的根脉,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连接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归宿。倦鸟不忘思巢,落叶不忘归根,这大概就是小时候母亲话里的意思吧。
  现在,我一直没有忘记每周都给爷爷奶奶通个电话,一直没有忘记与儿时的玩伴保持联系,因为,我与故乡,也是根根相连的。
  
  姚舜禹,安徽省安庆一中学生。
  
  
  
  

城市.乡村.我
目录

  •  / 陈治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