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总想回到那个时期,那个如梦的年代,去驰骋沙场、斩杀奸臣、打翻天宫、情寄黛钗。可惜,梦终归是梦,永远不会实现,但我同样应该感到庆幸,能够生在如今这个年代,让我可以闲时泡杯香茗,捧部名著,静坐在桌前,欣赏着书中的“大千世界”。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一丝情,一段梦,一生红尘尽其中。这恐怕是我对四大名著最好的诠释。我真的很难想象到底要经历多少人事才能写出如此之名著,这不得不让我感叹人生的奇妙。也因此,对于本文我只能浅浅而谈,算不得真,毕竟我只是学生而已。
人有善恶之分,书也有好坏之别,正如四大名著在我心中也有名次之比。《西游记》是我最早接触的小说名著,然而至今我还清晰地记着其中许多场景,尤其是孙大圣踢翻玉帝桌子的那个场面,我觉得是今生看到的最爽的一脚。至于那古板迂腐的唐大和尚,我则是不胜厌恶。凭什么老是惹祸的唐僧可以做天下无敌的孙大圣的师傅,这是我小时候始终不解的疑问。然而,我并没有多想,因为猪八戒与沙悟净的加入更是让我兴趣大增、流连忘返。如今人已长大,对这个世界也有所了解,明白了这世上没有神仙,没有佛祖,更没有那金光闪闪、不可一世的孙猴子,心里有点失望。所以,在心中《西游记》只能夺得季军之位,因为它本是梦。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征战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我不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只是聪明而太文弱,直到最后病死出征路上。我也不爱关羽,因为他太讲义气以至于华容道放曹操,终成祸患。我只爱赵云,赵云的勇,赵云的猛,赵云的无畏。云是一个大气的名字,龙更是英雄的图腾,赵云赵子龙,乃千古真男儿。你救阿斗,定军山,灭蛮夷,一杆银枪扫八荒,天惊地变显威名。这就是你,身着金盔钢甲,脚踩白马飞鸿。应对千军万马,亦无所畏惧。你,就是蜀国的不败军神赵云。哎,可惜,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走向终不是你一人所能抵挡。三国终统一,赢家却不是蜀国,更不是魏国和吴国,而是莫名其妙的晋朝。只因这意外,甚至出奇的结局,《三国》只能暂居亚军。
说实话,我并不爱看《水浒》,尽管其中一百零八好汉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可是我始终觉得《水浒》太过血腥。《三国》还好说点,因为那是战争,无论怎样都会死人,可在《水浒》里,好汉们完全不把人命甚至妻子当回事,这让我无法接受,而且其中人物也是杂乱无章,尽管有几个的确乃真英雄,硬汉子,可一上梁山,就都成隐士了,很少有出场的机会。所以《水浒》只能排在最末了。
对于《红楼梦》,不知为何心中总是有莫名的触动,这也是我为何将其排在第一的缘故。谈起《红楼梦》,人们都会赞叹其中的几个女子,我也是,我喜欢黛玉的柔弱,喜欢宝钗的聪惠,还喜欢湘云的憨趣和袭人的体贴。这不得不让我佩服曹老先生的构思之精妙与人生体味之细腻。可一想到《红楼梦》在清朝被赐为“禁书”,甚至焚烧撕毁等,不得不让我想起“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哎!红楼是悲情,揉碎多少痴心愁肠,化作点点泪光,洒遍满天星空;三国是忠勇,斩断无数儿女情丝,只为金戈铁马,乱世独称豪雄;西游是梦幻,尽显妖魔鬼怪神通,尝尽人生百态,一心只为苍生;水浒是仁义,怒发齐聚水泊梁山,情义堪比金坚,真乃肝胆英雄。
不信,还有诗为证!
十年辛酸血与泪,化为百年吟《红楼》,
千载红尘战纷飞,天下合散分《三国》。
真心只为渡众生,十四岁月向《西游》,
独占水泊聚梁山,百零八将演《水浒》。
学校:湖北黄梅县第二中学
导师:亦 鸣
点评:费佳伟的《给四大名著排座次》,对待名著不面面俱到、不泛泛而谈、不人云亦云,而是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中学生的独特心理,写出每部名著的价值及差距,既能宏观把握,更能突出重点。你也许不同意他的排法,但不得不承认,不得不信服,这的确是作者自己心中的四大名著的座次。(石在中)
(本文获第十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