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037

[ 翁尉然 文选 ]   

陪客

◇ 翁尉然

  当家里来了客人,通常说来,作为60后、70后的父母会热情大方地招呼客人,而80后的子女则感觉无所谓,不冷不热地在客厅凑热闹。90后则不同,大多数90后选择了出来打个招呼,再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房间里隐匿起来。
  这个现象似乎很有趣,父母也从不为此担心,认为90后的子女还小,缺乏社会经历,不会陪客是正常的。可人们该知道:人人都应该会陪客,我们不小了!
  中华是礼仪之邦,待客之道绵延几千年,它是修养,更是文化。陪客的方式会因时间、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差别而有所不同,但其“本心”却是一样的:说“古”一点,是为了广交豪杰,摆脱“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窘困境地;说“潮”一点,是为了混出若干个“铁杆”,建立人际关系。也许网络上所谓“高智商、低情商”的朋友就是由于不会陪客而造就的吧。陪客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很有技术含量,甚至还是一门千变万化、博大精深的学问。
  再亲密无间的朋友也需要以礼相待,更何况是寻常的客人。请客人坐舒适的位置,再泡上一杯清茶或是他喜欢的饮品,这样才能表示你对他的尊重,尊重是相互往来的前提。作为东道主,应该更注意细节,用灯和窗帘来调节光照,开关窗调节空气,让客人感到舒心。当客人的往往比较拘谨,不能冷落他是自然的,但也不能太过热情,这样反而会使客人无所适从。再至善至美一点儿就是打开电视,换一个老少皆宜的节目,把音量调到适中,这个准备是颇有裨益的。营造好和睦的气氛后,就“只欠东风”了。
  接下来,主人应该发起话题,可以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可以是你和客人都感兴趣的,如果你知道客人对什么足够关注,那么自由选择话题也是最好不过了。这样“东风”一吹,相信客人心中的草也就绿了,你便可以轻松地玩很长一段时间的“园丁小草”游戏——客人是“心草”怒长,你不断地去修剪,循环往复,直到他高兴地离开。但这个过程也许不是一帆风顺的,偶尔聊着聊着会失去话题,此时电视就起作用了,它是最后一道防线,可以从节目中“东山再起”,不至于冷场,况且畅谈的时候也不必担心眼睛没地方盯。这整个过程便是陪客的精髓所在,在这其中,若是男主人应该温文儒雅一点,而若是女主人则要开朗大方,陪客也讲究发挥性格优势。
  “陪”与“客”遵循乘法法则,两个因数都大,那积才会更大。换句话说,对于投机与否,客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客者,来访亲友也。既然亲友分亲疏内外,那也难怪客分三六九等。有的客温和,有的客犀利,一个好的客人明白宾客之礼,而有的客人你却拿他无可奈何。但主人有能力改变一切,聪明的主人明白用真心实意感动客人,用人格魅力征服客人是最好的待客方式,不知您是否聪明呢?
  有的客人着实让人犯难。一次,爸的一位战友到家里找他,恰巧爸不在,我便充当起招待客人的角儿。“叔叔,您坐啊。”我热情地说。“不坐。”他答。“叔叔,我给您倒杯水喝。”我再次热情地说道。“不喝。”“叔叔,那我给您削个苹果。”“不用。”依旧是冷酷的俩字儿。我顿感委屈,热脸终究贴到了冷屁股上。“既然你爸不在,那我走了。”我只好尴尬地送他出门。爸一回来,我便兴师问罪:“爸,那是你的什么‘好战友’?太不领情了。”爸笑了笑,告诉我那哥们儿本来就不爱说话,军人本性嘛,但每次我爸办事那哥们儿都鼎力相助。得知那叔叔不是注重表面功夫的人,我也就随之释然,事后还有点后悔用对待外人的方式对待他,但也算是以礼相待吧。
  陪客重要,会陪客更重要!陪客其实就是在编织人际关系的大网!各位见到父母和客人谈笑风生时,不要只是心中默许父母的为人处事是“真金不怕火炼”,更该想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陪客很重要,陪客有门道……
  
  学校:重庆市巴县中学
  导师:梅 竹
  
  点评:陪客是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如何陪客,在中国不仅是一种起码的礼仪,更是一种文化。它是加深亲情,发展友情和构建人际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翁尉然的《陪客》在短小的篇幅内对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客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以及情境中的陪侍作了非常精彩的描述,并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其重要性。文章娓娓道来,语言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显示出了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张思)
  
  (本文获第十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陪客
目录

  •  / 陈治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