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课堂充满激情,我们应当尽量营造出积极的课堂氛围。如何营造这种氛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体来说,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可从以下几种策略来实现。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客观存在的师生关系,制约着师生的情感、行为,影响着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是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而消极、沉闷的课堂氛围背后,大都隐藏着不融洽的或相互抵触的师生关系。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课堂下面做足工作。真诚的爱学生,首先体现于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充分相信学生有发展自己潜能的意愿和能量,以及每个学生的创造性与成就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那么,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鼓励,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反之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充满敌意,继而妨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教师应该切忌在课堂上讽刺训斥学生。教师热爱学生还体现在能够移情性的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赞赏和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具有理解学生的敏感性,善于察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兴趣和情绪的变化,并由此作出积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二.良好的课堂组织
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是创设和营造课堂氛围的关键人物,所以教师要具有基本的教学素质,这是营造积极课堂氛围的前提和最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基本的教学素质,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去营造课堂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包括开头、中间、结尾,都要具有高昂的教学热情,巧妙的组织技巧等,由此形成愉悦又紧张、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如果教师的教学亲切和蔼,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饱满,思维积极,那么这种课堂就会自始至终洋溢着令人振奋的氛围。
有效的教学开始就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导到教学中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好坏对整个课堂氛围举足轻重。好的导语的设计首先应该让学生集中注意,使他们的身心都置于课堂教学,并使整个课堂具有良好的秩序。其次,充分运用引导的艺术,利用学生已知未知的矛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向等心理过程均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产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愿望和热情。接下来必须营造一个人人参与的融洽的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须时刻关注维持和创新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和激发全班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每一位学生都最大程度地对教学做出贡献,教师必须注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兴趣中心,以及课堂上的情感反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中来,唤醒每个学生的热情和聪明才智,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应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不要急于做出评论,必要的评论也要尽可能从积极方面做肯定和引导,而不要把消极否定的或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当师生达到一种互相交流反馈、情知交融的境界时,教师就可以无需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问题,而可以带领学生尽情地沉浸于探索知识的无穷乐趣之中。
三.机智的情绪调控
课堂氛围,不是一成不变的,业已形成的课堂氛围也会因为一些突发的事件而改变。教师要有能力去处理这些意外事件,通过教师及时地机智地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持积极的课堂氛围。一是对学生不良情绪的调控。教师首先应以民主的教学作风去组织教学,尽量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改变那些令学生感到紧张不安的提问方式及各种反馈方式。提问激起的应是智力上的紧张,而不是担心回答错误而被教师责骂和同学讥笑等引起的紧张和不安。教师对于没有很好回答出来的学生,除肯定其值得鼓励的地方之外,还要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使他体会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和帮助,消除其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二是教师的自我调控。马卡连柯说: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同样,这种教师也绝对营造不出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所以教师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始终以热烈饱满的情绪从事教学。教师自我控制的另一方面,是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情感控制。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应该有能力沉着机智、因势利导地予以化解。
崔建华,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南召。本文编校:郑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