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11期 ID: 143418

[ 刘正军 文选 ]   

做个有点个性的语文教师

◇ 刘正军

   在这个社会大转型的时期,原来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价值观体系分崩离析,在浮躁、激进、功利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经济利益、追求物化的幸福,追求的是个性的思潮,强调的是个性的张扬,而在这个时代做一个老师真的不容易,做一个语文老师更不容易,做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简直是难上加难!社会、学校、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我觉得做个有点个性的语文教师为好。
   所谓有点个性,首先就应该有职业认同感,不能妄自菲薄。在这个物质化的社会中,世俗衡量幸福的标准就是权势和财富,因此教师这个无权无钱的职业并不令人看好。20多年前,看着昔日的大学同学纷纷转行投考公务员,甚至弃教从商,我很纠结。但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自行车修理老师傅彻底改变了我的观念。我新买的自行车没骑几天就发现车轮有点跑偏。于是就找到了这位修车的老师傅进行修理。他花白的头发,一身油渍的衣服,十个指头全是油腻腻黑乎乎的,我不禁有些同情他。可是谈话中我吃惊地发现:他非常快乐幸福!他的儿女都有很好的工作而且非常孝顺,他们多次提出不让老人做这种辛苦的活,他笑着说:“我这个人就是闲不住,一闲下来就觉得自己没有用了,好像就是一个废物。其实修自行车很有乐趣:你看这么多人需要我,每当修好一辆车时,我就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他朴实的话语透露出一种哲学观:职业不存在有没有幸福的问题,重要的是自己能从职业中寻找幸福感。20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调换职业的念头了,而是努力寻找、发现、享受语文教学中的种种细微真切的快乐。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有认同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投入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收获到快乐,否则职业工作对我们就是一种桎梏和折磨。
   所谓有点个性,就是应该有点气质。一个语文老师在讲台上一站,要让学生知道你是一个语文老师,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就应该是一首诗。可以是憨厚质朴娓娓道来的叙事诗;可以是激情飞扬喷薄而出的抒情诗;可以是温文尔雅、格律严谨的古典诗;可以是气息浓郁、奔放自由的现代诗……一个经过诗书浸染的老师一定能够散发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磁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够吸收人气,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当然要做一个有点气质的语文老师必须用诗书来充实自己,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说,有气质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外在、最显性的特征。
   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点气质,而且还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风格可以以一种特质为基础,还要博采众长。可以闲云野鹤潇洒自如;可以小桥流水平实幽静;可以大江东去豪放不羁;可以秋雨梧桐凄婉哀愁;可以闲庭信步自由自信;可以登峰临渊而小天下……多变的教学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风格,才是语文教学的艺术。
   所谓有点个性,就是应该树立一种“敬畏课堂”的教学观。何为敬畏课堂?敬畏课堂首先要敬重学生。最令人生厌的老师不是那种知识不完备的老师,而是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他们总喜欢高高在上,总喜欢盛气凌人。不尊重学生,其实就是在践踏自己。韩愈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赵翼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学生胜过老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如果生不如师,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进步而是倒退。所谓后生可畏,从学术的意义上讲,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敬重学生。再且,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没有无师的课堂,也没有无生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角色不同、作用不同而已。从教学重要性的角度讲,教师没有理由不敬重学生。再且,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教育的本质讲,教师是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在职责上教师必须敬重学生。此外,所谓敬畏课堂还要求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敬畏课堂绝不是要教师诚惶诚恐,照本宣科,无所作为。敬畏课堂是要教师尊重教学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是要求教师有严谨科学的教学态度。君不见下河游泳淹死的常常是那些自诩会游泳的,作业中被电触死的常常是那些自以为水平高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自恣:觉得可以驾驭水和电,以至于忘乎所以,不尊重水、电的客观规律。我们不是曾经狂妄地认为“人定胜天”吗?自然和人类千百年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不按规律组织教学,信马由缰只能贻误学生,贻害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你是刚出道的年轻教师,还是从教多年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应该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遵照课堂教学的规律组织教学。
   可以说:一个不敬畏课堂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更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所谓有点个性,就应该懂得生命的季节。春天草木萌发,动物机能开始旺盛,一切生机勃发。一如儒家思想,积极入世,拼搏进取,踌躇满志,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从个人修养到家庭管理到社会治理都想一展身手;夏天热烈活泼,是动植物生长的高峰期。一如墨家“兼相爱,交相利”,言必行,行必果,期待着每一次的行动都能有所收获;秋天,天高云淡,落叶静美,水落石出,瓜熟蒂落,一如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冬天萧杀,寒风凛然,冰天雪地,一如法家严酷不讲情面,冻杀一些不该有的欲念。人生如四季,应该各家兼而有之。儒家进取固然是好,但是很难事事如意,跑得再快,也有遇到红灯的时候;在失意之时,不失志,应该学道家,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自己;一旦理想已定,应该如墨家行动果敢,不必瞻前顾后,毕竟只有行动才能改变结果;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对贪念应该依照法家的果敢予以冻杀,绝不能犹豫粘连,学会取舍,保持正确的方向。
   据医学统计:教师如今是抑郁症患者的重要群体。教师的身上承担了太多太多的压力和期望,既有生活的压力,还有社会、家长过高的期望,甚至还来自于学校的升学压力,面对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压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自我调节,一如大自然用四季的方式生养不息,我们借用人生的季节寻找每一个季节的魅力和快乐!无论你是青春靓丽,还是人过中年;也无论你是满腹经纶,还是崭露头角,在这个浮躁多变的社会里,唯有把握生命的季节,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
   所谓有点个性,就是应该有点读书的爱好、写作的爱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真正的老师必须是读书的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质所在。”一个语文老师尤其如此!读书是我们相对封闭的生活中了解外界思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读书是我们更新知识、跟上社会、跟紧学生,不被OUT的重要保障;读书是我们洗涤灵魂、慎独反思的重要方法。不读书的教师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更不是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如果说读书是一个消化吸收的手段,那么写作是一个自我表达、宣泄和提升的方法。肖川先生在《教育的真情与智慧》中说:“我一直觉得写作是一种厚重充实而美好的人生经历的表达方式,有品位的人生需要一个后花园,在这里可以低吟浅唱,可以自由舒展和充分休憩……”可以说:这种不带功利色彩的读书、思考和写作是一种有品位的生活,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所谓有点个性,还应该有点独立的思想,能够享受生活的孤独。“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个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比富斗阔的物质世界里,种种诱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既然当了一名老师千万就别做发财梦,这是缘木求鱼。老师自有老师的快乐,那就是在能满足基本生存条件后,享受精神世界的快乐。床头一本自己喜爱的读物、家长一句关心的问候、学生一个点滴的进步、自己的一篇文章发表、一篇课文的独到领会、一堂课的教学收获……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幸福因子!而且这是一种极易获得,而且永不枯竭的幸福。很欣赏一句话:功名是领导给的,快乐是自己找的!给不给你功名,那是领导的事;能不能快乐,那看你自己会不会找。保持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就是拥有了幸福的源泉。
   其实在这纷繁嘈杂的世界里保持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享受生活和工作本身蕴藏的快乐就是莫大的幸福。享受孤独,保持独立的思想。能够保持独立的思想,就能保持我们独立的人格;能够享受生活的孤独,就能享受生活的乐趣。与学生为伍,青春不老;与教学为乐,乐此不疲。这样的快意人生应该是一个个性教师的生活常态。
   也许我的语文教师生活有点理想化,我也知道理想与现实总有一段差距,但是一个人如果连点理想也没有,生活还有什么意义?理想虽然总是难以实现,但是追求理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让我们做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吧,朝着个性的目标而努力。
  
   刘正军,语文教师,现居广东深圳。本文编校:老 猛

做个有点个性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