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1年第11期 ID: 143455

[ 欧由萍 文选 ]   

浅论“教师口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 欧由萍

   “教师口语”是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口语能力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它通过理论讲授和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在中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口语”课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部分对“教师口语”课教师配备及教师任职条件作了简要的硬性规定:“本课程要按一定比例配备专任教师,专任教师不足,可聘请兼职教师。任课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一级,具有必要的口语理论基础知识和从教能力,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对应规律,熟悉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
   然而,目前师范院校“教师口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堪忧。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担任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少,多由“现代汉语”“文选”教师或是由仅仅普通话讲得好的教师兼任教学。其次,多数任课教师专业素质低,普通话水平达不到一级,没能把握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不熟悉教学内容及各内容板块间的内在联系,不了解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中教师口语的运用实际,再加上缺乏实践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曲解课程性质,把“教师口语”课等同于口语交际课或是普通话训练课。再次,不少教师对这门课认识上有误,情感上抗拒,教学上胡乱应付,这些教师轻视这门课程,认识不到这门课程在教师教育专业化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占据的重要地位。
   这些问题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大多数任课教师尚不具备胜任课程教学的专业素质。
   二.“教师口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八个方面的专业素质。
   第一,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汉语、汉语口语、教师职业口语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任课教师一方面需要用这些理论知识来训练、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还要把它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口语训练实践。
   第二,普通话标准、规范,达到一级水平,具有省级或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资格,且掌握较为丰富的方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方言调查能力。任课教师不但自己能讲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还要能敏捷发现学生发音的错误和细微缺陷。同时,还应了解各种方言,具备一定的方言调查能力,能对学生所操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和对应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对应规律,这样才能发现不同学生个体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的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第三,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任课教师在普通话语音发音、发音气息控制、音重音高把握、语气语调变化、停顿节奏处理、态势配合、修辞运用、语境应变、风格呈现等表达技巧方面要既能教又能演,且在表达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艺术性等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示范性。
   第四,熟悉、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语言运用的实际。“教师口语”课的训练必须针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语言的运用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而要做到有针对性,教师须深入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用语的特点,探讨青少年、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此外,还要注重积累丰富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用语成败的案例,为教师职业口语教学提供讲解实例、实训范例。
   第五,具备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还必须具备利用、处理信息的能力,善于从各种渠道搜集、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再经过选择、提炼、整理、加工、综合后传递给学生。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对当代教师的普遍要求,而对在设备先进的语音室里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来说,这两项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第六,具有科学研究意识和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口语”课从1992、1993年国家规定师范院校开设这门课、制定课程标准以来,历时不长,尚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其中有许多规律需要人们去揭示,有许多经验需要人们去总结、积累。这就要求老师们不但要从事教学,还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对这门课程进行学术知识、课程教学、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系统的理论,并用之指导课程教学和建设实践。
   第七,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语言是多种知识信息的载体,教师丰富多彩的语言也能给学生传递更多的知识。“教师口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科,它与普通语言学、语音学、社会语言学、交际学、口才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任课教师若对上述学科有了解、研究,并能把这些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话,必能在口语教学中旁征博引、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且能拓展教学领域,深化教学内容,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八,重视“教师口语”课程,热爱“教师口语”教学。这一要求最为重要。重视这门课、热爱这门课是教好这门课的前提,一个人不热爱他的工作,无论如何他是干不好工作的。
   总之,一位合格称职的“教师口语”课教师起码要热爱“教师口语”教学,具备完备的理论、渊博的知识以及高超的口语表达能力、方言调查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提高“教师口语”教师理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举措
   为提高“教师口语”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努力。
   就教师个人方面来说,教师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继续教育的意识,加强学术理论学习,不断改善知识结构;积极进修,参加在职培训;注重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能力,促进教学;主动多到中小学、幼儿园挂职实习和锻炼。
   就学校方面来说,一是加强主管领导及任课教师对“教师口语”课程的认识教育,改变他们轻视该门课程的观念。二是重点抓好“教师口语”师资的培训工作。各师范院校及相关上级领导部门应明确规定师资的培训规格,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建立各级培训基地,聘请国家级专家及优秀的一线教师前来讲学。各师范院校要分期分批组织自己的口语教师循序渐进地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等各级培训。三是制订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相应的口语教师教学工作与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口语教师资格认定、岗位责任、岗位培训等制度,确保口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达到任职的合格要求。四是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调动、激励口语教师提升专业素质的自觉性。如多给口语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国内进修学习、开展科研等机会、条件以及经费支持,使教师们能“专”下来,专业于学术,专长于课程教学,专力于自身的提升,专心于课程建设。
   “教师口语”还是一门年轻的课程,前人并没有为后人铺设多长可走的路,并没有留下多少可资借鉴的东西,一切还需当今的教师去摸索、探寻、开拓,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从教需要的综合能力,为这门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欧由萍,高校教师,现居海南海口。本文编校:张 思

浅论“教师口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