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更是如此。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也曾说过:什么是艺术,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哪里?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在细节中。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往往会看到有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置细节于不顾,无意中丢掉了能使课堂大放异彩的一个细节。笔者就自己在这方面的实践谈谈体会。
关键词:尊重 捕捉 巧用 设计
其实,关注语文课堂的细节,并不是什么深奥和不可及的。课堂中的感知、朗读、提问、讨论、背诵、运用,乃至板书等具体环节等都是教学细节。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注意到尊重学生主体、善于捕捉别样声音、巧用补白艺术,设计精美板书这些细节,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更加精彩。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使课堂充满思维火花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开放的胸襟,坚信童言无忌,甚至允许学生“胡说八道”,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出现有价值的语言学习时,给予肯定、褒奖,顺势而教、潜心会文;当学生有偏颇的想法时,不要先给予否定,而是鼓励他们先说一说理由,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记得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在上孙犁的《芦花荡》这篇课文时,有一个这样的设计:“用一字概括你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要求学生用“这篇文章真____
______”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真妙”;有的说“这篇文章真牛”;有的说“这篇文章真帅”;有的说“这篇文章真美”——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老师把学生的答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由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并且要求详细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接下来老师就抓住这个全班同学一致推出的“妙”字(这篇文章真妙),进一步走进文本赏析文章。这位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课堂中只是起一个主导作用。学生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所尊重了,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尊重,无形中心理上得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于是这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高,每个同学都主动学习,畅所欲言。课后,我们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检测,效果较好。
课堂中的尊重,要更注重那些学习语文感到困难和学习语文只会接受不敢参与的中下学生,在他们身上多创造和多生成一些学习细节。所以,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朗读、理解、感悟和表达。
二、捕捉别样声音,使课堂异样精彩
教学中,富于智慧的老师,常常能运用高超的教学调控艺术,善于捕捉课堂中别样的声音,在师生、文本对话中作深度延伸,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参与学习,用细节使课堂异样精彩。
例如,有位老师在上《丑小鸭》这篇课文时提问学生:“丑小鸭是怎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很多同学都说,是因为它有着一颗美丽的心灵,它有着远大的目标,它敢于奋斗,不满足于现状,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奋斗而成为美丽的白天鹅的——这时突然有个同学站起来说:“丑小鸭它即使不奋斗也能成为白天鹅,因为它本来就是白天鹅的蛋孵化出来,我爸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他的话引来全班同学的哄笑,甚至有同学大叫傻瓜,笨蛋。面对这么一个突如其来的别样的声音,这位老师并没有大声地呵斥,反而笑着说:“这位同学很有思想,也很大胆,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喜欢。是的,老师也有疑惑,现在不是都说遗传基因能决定人的相貌吗,丑小鸭确实是天鹅蛋孵出来的呀,它孵出来就应该是天鹅,难道安徒生那时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认真思考,并到书本中寻找答案。最后明白了丑小鸭离家出走是被迫的,因为不仅周围的人不喜欢他,就连他的兄弟姐妹也欺负他。他在野鸭群中受排挤,又目睹了雁被猎人打死的悲惨场面,最后死里逃生。在农家小屋,他虽然也受嘲弄,也被人看不起,但已经有了一个可以生存的“温暖的屋子”,“有了一些朋友”,他应该满足了。但是他偏不,他不愿意享受这种“安逸”,他要到更广大的世界里去。于是他走了,他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了,他见到那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美丽天鹅了。后来,严冬到了,他虽然几乎被冻死,但当他仰慕的天鹅飞回来时,他不顾一切地朝他们飞去。于是,他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了。同学们进一步明白了丑小鸭在已经有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以后,它如果不思进取,不再追求,就不能得到最终的幸福生活。
案例中的这位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别样的声音生成可贵的教学资源,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同时又使课堂闪烁出人文关怀之光。我们不得不为他的教学艺术所折服。
三、巧用补白艺术,使课堂更充实有味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指出:“文本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读者创造的。”每一个文本,都包含无数的未定之处——空白,无论有多少细节的详尽陈述,也消弥不了其中的未定点。那些藏匿在文本中的许许多多的“空白”,给读者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等待着读者去发现,去填补和阐释。我们老师可以通过补图画、补细节、补评判等手段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如教毛泽东《沁园春·雪》时,尽管作者以静化动描绘了群山高原的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但对从未到过北方,从没欣赏过群山高原和北国风光的学生来说,因缺乏感性材料而产生隔阂。教者用粉笔勾勒几笔,以展现蜿蜒的群山和起伏的高原,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感受群山舒展流畅之美和高原奔腾壮烈之美,有利于学生对全词的理解。
讲鲁迅《故乡》时中年闰土见到少年时期的好朋友迅哥却叫了声“老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补出闰土此时的心态和“我”痛苦思索的细节。在阅读教学中,补细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人物的理解,也能培养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如《曹刿论战》中鲁庄公的形象就容易引起大家的争议。编者在课后练习中的判断“昏庸无能”,学生就难以接受,对此我们专门补上一堂语文辩论课。学生对鲁庄公平反的证据还是很足的:由“曹刿请见”到“乃入见”可见他礼贤下士;由“既克,公问其故”可见他不耻下问;从“齐师伐我,公将战”可见他是个“威武不能屈”保家卫国的大丈夫;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见他做事实事求是,与现在的少数干部官僚作风迥然不同;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可见他能亲临战场,信用能人……。通过学生的争论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四、设计精美板书,使课堂教学更加美丽多姿
板书——语文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它是把复杂的课文,提纲挈领地写在黑板上,运用简洁、明确、醒目的文字,艺术地再现课文的内容。通过板书,能将教材脉胳结构方面复杂、抽象、潜隐的问题条理、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和复习巩固。但是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板书越来越被老师们忽视了。其实一个设计精美的板书,能让你的课堂更充满魅力。
如有位老师是在上《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诗歌时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山河表里潼关路
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设计者突出兴亡两字,并将两字对举,配心箭头符号指向文章主题“百姓苦”。三个醒目的方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小令的主题,体会了词语的精练。设计得形象且鲜明。
《塞翁失马》的板书设计:
板书中只出现了五个字,却生动展示了祸福相依这样深刻哲理的问题。
这些精美的板书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为课堂增色不少。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认识特点,兴趣等多种因素,结合自身的特点,设计出“形式美、艺术美、内容美”的板书,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来为你的课堂增添迷人的色彩。
教学细节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含智慧;它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现代也有人曾说:“现代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铸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作为教师,只有关注细节,才能育人有效,才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赵钰琳主编《素质教育新教案》初中1~6册 西苑出版社 2001年版
[2]钱威、徐越化主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张厚粲主编《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