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是习作训练的起步阶段。这一学段,教师要从口语训练入手,首先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使学生爱说、会说,然后由说到写,引导学生学会文字交流,在此基础上拓宽范围、扎实开展说写训练,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分散难点、打好基础。
关键词:低年级 说话、写话 训练策略
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是习作训练的起步阶段,其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喜欢表达、自由表达。这一学段,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为中高年级的习作分散难点、打好基础。
一、习作起步——从口语训练开始
低年级段习作训练的内容,就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表达,学会与人简单交流。由于他们的识字量很有限,所以,应从训练说话开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是习作训练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说、乐说
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争胜心强,都有一个自己的心灵世界,他们对看到的听到的都感兴趣。只是有些孩子敢说,有些孩子怕说。如何激发他们诉说的兴趣,是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
1.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环境比较陌生,对老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当你看到了孩子,露出你的微笑,甜甜地问一声“小朋友,你好!”再适时地夸几句,“你今天打扮得真漂亮,老师喜欢你。”孩子会马上就和你亲近起来,他们会在心里说:“老师真好,我有事一定给老师说”;有些孩子会还给你微笑。看见孩子们在游戏、在奔跑,你一句“小心点,别摔倒!”你就可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运用情境,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乐说、争说”的风气,使学生主动参与说话的训练极其有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1)走进课本情境
语文课本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教师入情入景的诱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会让学生因读入境,由境生情,缘情创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产生表达的欲望。
(2)融入生活情境
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学生在说话训练时说得具体、明白、有趣,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景,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积累。比如:与爸爸妈妈一同到菜市场或超市去购物,说说见闻;到动物园去参观,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动物……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3)创设实践情境
教师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钉纽扣”、“布贴画”等,学生观察、思考、设计、实际操作之后,再把怎么做的过程说一说,说得不清楚的地方,其他同学评议、补充。
还可以开展一些联想、想象的训练,如出示几个简单图形,让学生添上几笔成画,再编个故事讲一讲,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发展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二)有效引导,使学生能说、会说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说话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有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紧张得结结巴巴。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培养其说话能力。
1.在识字教学中,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师在教“田”这个生字时,要求学生用“田”字组词,有一个学生组出“种田”一词,教师接着启发他“谁种田呢?”学生回答“农民种田”这个简单的句子,教师继续启发:“农民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种田怎么样?”学生回答:“农民种田很辛苦。”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这样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2.让学生养成积累词汇的好习惯
低年级习作训练的重点是句子教学,而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词语。所以,习作起步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好习惯。
教学中要找出课文中的好词,指导学生发现其特点,仿照例词写出同类型的词。如第二册的《小猴子下山》一课中,出现了“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这类词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又……又……”形式试着说词,在说词的过程中让学生记住规律。《大熊猫》一课中出现“毛茸茸”这个词,还出现“红通通”“绿油油”“胖乎乎”等词语,让学生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后两个字重叠。教师可抓住时机,要求他们说出几个同类型的词,如“亮晶晶”“黑乎乎”等。
这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这类词叫“ABB”型词语。不知不觉,学生头脑里的词语会越来越多,并掌握了一些词的分类方法。进行上述练习时,并不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说的词语的意义理解得很透彻,只要会简单运用就行。
3.坚持利用每节课前两、三分钟练习说话
每节课前两、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按座次每人说一句,前边的同学说错了,后边的同学给纠正过来。说完后进行简单评比。对句子说得既完整又生动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学生又说又听,又动脑又动口,使每个同学都有了练习的机会。
二、由说到写,引导孩子学会文字交流
低年级学生字词积累有限,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因此,刚开始进行写话训练时教师要降低要求,带领学生快乐地步入写话的大门。
(一)借助拼音,实现由说到写的过渡
现在的孩子在上小学前就已经从生活中、幼儿园、电视广播等媒体中获得大量信息。他们虽然识字不多,但可以利用汉语拼音代替生字,实现从说到写的过渡。
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写一句话:“什么时间?谁?干什么?”有的写:“吃了晚饭,我和妈妈一起到jiē上散步。”有的写:“早上,我bēi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还有的写:“上体育课我和小朋友做yóu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拼音代替生字。
到了一年级下期,开始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比如: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边看边说,然后写下来。能写汉字的写汉字,生字就用拼音代替。一位同学这样写:我有一只piào liànɡ的文jù hé。它是长方xínɡ的。用tiě zuò成的。hé面上有白xuě公主和七个小ǎi人的tú àn。我fēi chánɡ xǐ huān我的文具盒。
(二)日记铺路,让学生爱上写话
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开始。
有个教师做了这样的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
指导学生与识字同步写日记。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入学后,虽说识字不多,但能说几句连贯的话。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启发他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我们实验班有一个学生写道:“那天老师发给我一朵小红花,还在班上夸我的字写得好。我可高兴了!”老师看后马上在班上表扬了他。这一表扬,同学们纷纷把写的话递到了老师的面前。
接着老师启发学生:这就是日记。日记就是想写什么写什么。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受表扬的、挨批评的都可以写。
运用日记形式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贵在坚持,要让学生养成每天写几句话的习惯。对学生的日记,教师要怀有一颗童心去体会其中的童真与童趣,要善于发现闪光点给予鼓励,在欣赏中评价指导。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将选出的好作品展示在班级墙报上。这样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写话的兴趣也会坚持下去。
三、拓宽范围、扎实开展说写训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一)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养成多看、多听、勤记的习惯
在“三八”妇女节前夕,教师可利用双休日,布置孩子回家了解妈妈从早到晚忙什么。结果,孩子们有的观察妈妈的穿着,写了妈妈爱打扮;有的跟妈妈跑了一天公交车,写了妈妈很辛苦;有的和妈妈去吃肯得基,妈妈舍不得吃……小小的日记情真意切。
另外,平时还要多给孩子创造书面交流的机会。上学时,妈妈、爸爸不在家,给他们留下小字条,说明你去上学了,和谁一起走的,不让他们为你担心。周末,你见了什么人或看到了什么新奇的事,要用文字悄悄地告诉好友等。老师要关注孩子们写的话是否完整和清楚。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保持对写话的兴趣
1.教师可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一特点,组织学生做“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丢手绢”等游戏。同学会玩得非常开心。这时,让学生把游戏过程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活动之前,先提醒学生注意:一是老师组织了什么活动?活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举行的?二是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三是活动结果怎样?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组织学生叙述活动经过。最后,指导学生完整地写下来。
(三)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习作离不开阅读。低年级孩子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兴趣。阅读图画,看懂图画中的故事是低年级孩子的最爱。阅读内容从小故事、小童话开始,《白雪公主》、《海的女儿》、《大拇指的故事》等。孩子们边看图边读文字,和小主人公一同喜怒哀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下来,形成自己的“作品”,他们感到十分快乐。渐渐地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成了,不用教师督促,他们自然会积累,会运用。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激发孩子尝试写作的欲望,从低年级起抓好说话、写话训练,把好作文起步的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