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总结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依据“新课标”的这一要求,体味文章中的语言已经成为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热门考点之一,其涉及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关键词语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等;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效果、语言特点及作用;运用某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或者好处等。
关键词语是指在文本中能够揭示或暗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词语的意义主要包括其本义及在上下文中的语境义(引申义或比喻义)。
重要句子常常是指能够概括文章中心或者揭示文章主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的句子,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常见的重要句子主要有五种:中心句和主旨句;描写句、议论句、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
运用修辞是记叙文语言常用的表达技巧。记叙文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大致有八种: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偶、反复、反问、设问。这八种修辞的基本作用分别是:比喻能化抽象为形象、让平淡变生动,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色彩鲜明、形象可感;夸张能够突出特征;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复能突出某种含义,强调某种情感;反问能增强语气,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可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二、常见题型
(1)理解词语题。如2010年宁夏自治区卷《煤油灯》:根据语境推断④段中加点词语“星星点点”的具体含义。2010年甘肃省兰州卷《那一片消失了的苇塘》: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引得田里干活的农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望着我们,一任欢快与希望撩拨他们沉静的心思。”
(2)评析鉴赏题。如:2010年江西卷《黄蜂筑巢》:文章A、B两处画线语句写得很精彩,请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2010年吉林省长春卷《外祖父的白胡须》:“外祖父是个读书人,对人对事总有独到的见解,生活中处处流露出一种智慧。文中有多处充满哲理的语言,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3)修辞仿写题。如:2010年四川乐山卷《有家无长》:仿照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仍然以“家”为对象,再写出一组句子,表达出你对“家”的真切感受和认识。例句: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2010年贵州省遵义卷《走远了再关门》: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三、答题规律和格式
规律:
体味关键词语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这类考题要注意:“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及引申义去考虑,还要结合具体语境,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中自己类似的情感体验去揣摩、体会、品味。
体味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作用、表达效果的考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句在文中含义的理解和分析,不只是其自身的意思,因此在答题时既要考虑句子自身的含义,还要考虑句子深层的意思。要选好角度,可从作品的构思、语言、意境、表达技巧或思想感情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评价。要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文章的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谈出自己的见解。答题时注意抓住重点,言简意赅,切忌语无伦次、模棱两可。
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或者好处的考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常见修辞方法的判定、理解、赏析。解答修辞类的试题首先要对语句运用的修辞做出准确的判定,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它事关后面的理解和赏析,对语句的修辞做出了准确的判定之后,再结合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和所用修辞的作用进行表述即可。
格式:
体味关键词语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考题的答题基本格式是:“××”一词原指……,这里表达了(写出了)……,起到……作用。
体味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考题的答题基本格式是:这句话本意是指……,这里的意思是……,起到……作用。
这道题从……角度,阐述了……,作用是……。
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或者好处的考题的答题基本格式是:指出手法+具体分析+表述效果。
举例演示
父亲的花园
赵翠侠
又是春天来了,我的家园,父亲的花桃开了没?多少次睡梦中,我都会看到我的年迈的父亲,他那孩童般的明亮的眼睛殷切地看着我,似乎在垂询:花园里的花桃开了没?
?譺父亲的人缘极好。曾经,父亲种的一茬茬新鲜的韭菜全村都吃过;曾经,邻村的人等候过父亲种植的肥硕的瓜果;曾经,我带着同学走进我们家的果园,一身灰土的父亲因为衣服的敝陋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我的同学却被满树的姹紫嫣红的苹果花、桃花所感染,啧啧称赞不已。父亲憨厚地笑着,破天荒的又带着我的同学参观了他的半亩药材地,还有那二分草莓园。末了,父亲用修剪刀剪下三枝绽放的桃花送给我的同学,并告诉她,喜欢就带回家插到水瓶里,勤着换水,可以开一星期左右,我的同学格外高兴。她后来逢人就谈我家的果园,说我父亲是一个最浪漫的农人。
父亲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在晒场上能将麦粒扬成彩虹,他扶犁犁出的地笔直笔直,他编的竹器精致耐用,他有兴致时用麦秆编的塔形的、葫芦形的、锥形的蝈蝈笼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夏天他买回来西瓜,用小竹笼吊到井里,等吃时切开,那是比冰镇的更清凉甘甜的味道。
父亲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儿女们长大了,他老了,病倒了,下不了地了。母亲去拔草,他忽然说:“用架子车把我拉到地里,我也去拔草。”母亲对父亲说:“在家歇着,你干不了。”父亲第一次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母亲。母亲说:“好吧,就去地里散散心。”到了地里,母亲把父亲扶下车,拿小凳帮父亲坐好,母亲拔了一会儿,回头一看,父亲扶着板凳在拔后面的草。母亲的眼泪就出来了,“他爹,你这何苦呢?”父亲说:“只有踏着土地、融入土地,我才觉得心里踏实。”
我高考那年,早春特别冷。当苹果树快发芽时,别人家的果树早已修剪完毕,我家的果树只修剪了一半。我不忍心看树荒了,请了两天假,拿起剪刀,扛起木梯就去修剪苹果树。天很冷,我剪着剪着就哭了,如果我的父亲身体还好,这会我应该在课堂和同学一起复习!晚上,父亲叫我到他的房子,说:“听爹一句话,明天就回到学校去,你耽误不起呀,苹果树几行不剪,耽误一年挂果, 而你一耽误可就是一辈子的前程呀。”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了出来。在那微弱的灯光中,我发现父亲的目光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慈祥,那样的坚定。
第二天我就赶回了学校,很快县里高考选拔,我以高分稳居全校第一。父亲悬着的一颗心落下来了,眼里多了份期待。那年果树开花了,父亲问我:“花桃开了没?”我剪回桃树枝,插进玻璃瓶,放到父亲炕头的窗台上,那粉红绚烂的花开了一周,我想父亲是开心的。
父亲在我上大学第一学期那年去世了。他走时我没能再见他一面,他临走前一再叮咛:“碎女子上大学不容易,娃这两天考试,别影响她”。听到母亲说这些话的一刹那,我泪流满面……
有一年清明节我带着我的儿子去给父亲扫墓,麦田青青,我们拔去父亲坟头的枯草,为他的坟前栽上几棵松树,献上一束鲜花,我告诉孩子外公是个会种果树、会种花的人。孩子高兴地说:“那外公肯定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花园了。”我一愣,是的,父亲,你心里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花园,你心中充满着爱,你一直在关注着我的成长,你用你的果园喂养着我,如果说我有细腻的情感、质朴的品性,那是瓜前李下,你热爱土地的心熏陶了我。现在,我多希望是你花园的一枝桃花呀!
“花桃开了没?”我仿佛又听到了父亲的垂询。“开了!”可是父亲再也不会听到我的回答了。真的,父亲曾操务的果园今年又是满园芬芳!
(选自《延安文学 》2010年5期,有删改)
问题: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1)篾( )竹 (2)姹( )紫嫣红 (3)长吁( )短叹 (4)熏( )陶
2.作者笔下的父亲质朴憨厚、人缘极好,请阅读第?譺自然段,概括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他的这一美好品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心是人生最美好的品质。文章中“父亲是一个细心的人”。结合第自然段内容回答,哪些事情表现出了父亲的细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一位讲故事的高手,以细腻的文笔,叙写了父亲哪几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多处蕴涵深刻的语言,请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1)父亲说:“只有踏着土地、融入土地,我才觉得心里踏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耽误不起呀,苹果树几行不剪,耽误一年挂果,而你一耽误可就是一辈子的前程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父亲劝我不能因为修剪果树而耽误学习时,这样写道“在那微弱的灯光中,我发现父亲的目光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慈祥,那样的坚定”请你体会此处描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花桃开了没?’我仿佛又听到了你的垂询。‘开了!’可是父亲再也不会听到我的回答了。真的,父亲曾操务的果园今年又是满园芬芳”请你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晚三秒钟再关门
纳兰泽芸
①家里的洗衣机脱水时,里面发出很响的“咣咣咣”的声音。我打电话报修。过了不长时间,维修人员上门来拆开看,是一枚硬币掉进了机器里面。
②维修人员是位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可能是一直骑着助动车风吹日晒跑维修的缘故,脸上显得憔悴而沧桑。他在忙维修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说师傅辛苦了,喝杯水吧。他憨厚地笑笑说,我不渴。将那枚硬币取出来后,他又顺便将洗衣机内部清洗了一遍,说洗衣机用时间久了要清洗的,否则会滋生病菌,沾到衣服上对身体不太好。
③洗衣机修好了,师傅提着维修箱出门,跟我说再见。我并没有立刻“咣”地关上门,而是扶着门也对楼梯口的师傅道着再会。我开着门目送他,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关上门。
④我能想到,此刻即使外面寒风割面,这位维修师傅的心里也是暖的。因为他不是前脚离开,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咣”的一声沉重而冰冷的关门声。
⑤他得到了别人对他晚三秒钟再关门的尊重。
⑥这种晚三秒钟再关门的习惯,是我几年前去一位朋友家后养成的习惯。那次因同学有事,一份文件必须周末亲自去这位朋友家拿。
⑦当我拿好文件,双脚刚刚踏出朋友家的门,突然一瞬间,朋友就在后面“咣”的一声重重把门关上了!那一声,惊得我一震——我愿意相信这不是朋友自己的本意。但是,尽管这样想,那扇瞬间在我身后重重关上的门,还是让我的心里掠过一片寒凉。我感到有一种叫做“被尊重”的东西从我的身上慢慢剥落。
⑧“被尊重”,有时候,是多么难得。一旦得到,会让人觉得三冬犹暖。
⑨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电梯里常常有一面镜子,那么这面镜子有什么作用呢?许多人可能回答不上来。几年前,我也回答不上来,我一直以为那面镜子是给每一个进入电梯的人整理仪表用的。当我偶然间知道了真实的答案时,我心里的感动,像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这个答案是:当有残疾人摇着轮椅进来的时候,他(她)不必费力地转过身来,就可以从镜子里看到楼层显示灯。
⑩在小事或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对人的尊重,像一朵小小的雏菊,并非美得惊天动地,却静静地散发丝丝缕缕的芬芳,让人的心里恬静而暖和。
(选自《东西南北 》2010年10期,有改动)
问题:
1.本文主要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写道“我能想到,此刻即使外面寒风割面,这位维修师傅的心里也是暖的”联系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认为维修师傅的心里是温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真题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试题)
走远了再关门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_______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要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问题:
1.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