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6期 ID: 137342

[ 王桂霞 文选 ]   

新课标下记叙文写作创新指导

◇ 王桂霞

  【摘要】真情实感是中学生作文的一项重要评判指标,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普遍存在着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之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作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方式方法作了大胆的创新,本文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 记叙文 作文教学 创新
  
  新课标语文教材第一二册关于写作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却缺少真挚的感情,所写文章要么虚情假意,无病呻吟;要么故作多情,为文造情;要么胡编乱造,大肆煽情。而感情真挚恰好是高考作文说明中明确要求的,所谓的感情真挚,就是要写真事,抒真情。只有用心去抒写人世间的最美好的真情,那么你的真诚与善良,才会真正唤起阅卷者的情感共鸣。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一、写前指导
  1.让学生做一个有心、有情之人
  只有一个人对什么事都上心,达到不吐不快的境地时,他的文章才能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而我们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就不能情动辞发,关键是什么?不就是没有情动于衷吗。所以我们在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身边独特的人,独特的事。比如我们留的作文“感动”,可以让学生写老师,写同学,写父母,也可以写其他的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在写之前,我让学生回忆过去经历的事,让他们用心去感悟,去体验,只有当学生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时,他们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从而从心底升起表达的的欲望,生发出启迪智慧的哲理思考。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体验身边的人或事,需要学生“有心”,但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情人,对待什么事都熟视无睹,又怎能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我鼓励学生在深入生活观察周边的人或事时,要在有心的基础上做到有情,情动辞发,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感情真挚。
  2.为学生提供可感动的素材
  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时间很紧,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在课堂,接触社会,涉猎人生的机会实在太少,让他们去发现受感动的人或事,没有这样的空间。那么老师就应该灵活采用一些方法为学生提供这样的空间。比如我用多媒体播放“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实况,让学生通过视频,去捕捉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我还召开主题班会,亲子家长会等,让家长谈他的感受,生活经历,讲述他们如何供孩子上学的事,也找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回班级作报告,讲他求学的过程。通过班会、座谈会,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人和事,让他们真的能“彼觉有所为,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变被动为主动。当学生真正的被某人某事感动时,他们的写作就真正能够下笔如有神了。
  3.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以课文为蓝本,教给学生写作手法,及时迁移,许多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只知道了一个大概意思,却不知道学什么,更不可能产生情感共鸣。那么教师在讲课时就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第一册教材,记叙文共3篇,在讲这些文章时,我有意让学生进行分析,感悟作者的情感,进而学习写作技巧。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我让学生读出鲁迅的情感所在,然后研究该篇是如何布局的。让学生掌握记叙的顺序,了解倒叙在本文中的好处,掌握记叙文中的记叙、议论、抒情手法的综合运用及所能达到的效果。讲《小狗包弟》让学生学习选材以小见大的特点,看看巴金是如何写小狗的遭遇,写自己的经历以及对社会的思考和对文革的反思的。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学生重点看作者如何借写梁的演讲而写梁的为人。然后借鉴每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写一篇记叙文。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能从平铺直叙的老路中走出来,写人物能突显个性,一波三折,感情真挚,文采飞扬。
  我还开展各种形式的写作教学,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片段练习,如人物肖像描写,景物描写,修辞手法训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稍加点评,力争把整篇文章分析成几个环节进行练习,当他们既掌握了文章开头结尾的写作手法,又拥有了充实的材料后,这种量变必然导致整体作文的质变。同时我们还加强口头作文练习,或长或短,围绕主题,任意表达,比如教《锦瑟》一文,这篇诗歌的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让学生当堂谈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见仁见智,自由表达,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组织语言、丰富词汇的能力。
  二、写后点评
  大纲要求,每学期学生至少要写8篇作文,而且要求老师至少要详批四篇。但我们在教学时发现,老师批的很认真,可是学生拿到批完的作文后,并不重点看批语而是看批多少分,有的同学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把写作文当成了一种负担。而教师的作文讲评,也都是找普遍现象,指出一些通病,学生是被动听老师讲课,没有认真地琢磨、研究自己或别人的作品。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让学生自己来讲评作文,大家知道学生本人的文章写的可能不怎么精彩,但对别人的文章优点缺点却能找出来。所以我把作文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四人组成一组,每组的四个成员分别对四篇文章进行评选,形成他们共同的见解,达成共识后,为四篇文章下批语,批语可以指出文章的不足,也可指出文章的优点。然后再用一节至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对其批改的作文讲评,每组至少出一个人到讲台上朗读本组所选的优秀文章,并读出批语。如果该组的四篇文章觉得没有可当范文的,就让学生找出文章某一方面的长处。每个人的文章都有自己的长处,或立意或选材,或构思或文采。有的文章写的实在平淡,那就让学生指出作文的不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是让学生自己参如作文的评改,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而且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当作范文,所以在写的时候,他们也很用心。对于学生所下的批语好的我也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在前面读范文的时候,我把班级的学生分为十人一组当评委,一次作文讲评就安排一组评委,他们对所读的范文打分,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把获奖的作文装订成册,课下时让学生传阅,取长补短。学生从他人的作文中,也积累了很多的素材,这为自己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食粮。
  因为每次被当范文的作文很多,被表扬的学生都爱写作文了,每到作文课,都会跃跃欲试,讲评课真的是讨论激烈。有时一两节课讲评完了,其他的没读到的文章如何处理呢,我把这些文章收回来,看看学生下的评语恰当否,如果恰当我就写个评语合理,如果批语的观点跟我有分歧时,我就提出我的观点,做到面批面改。
  这样的作文训练,效果很好,既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班级的小评委的责任意识,可谓是一举数得。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宝清二高。

新课标下记叙文写作创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