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它强调语文教育应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必须对学生强化人文教育,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人格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担当起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重大任务。这一任务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它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还要能够以自己的人文素养来熏陶学生,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
学校作为学生人格教育的主体,理应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高中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校期间或在临近毕业时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因而他们的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在中国古代,一向有重视人格教育的传统。孔子的核心教育理念是“仁、义、礼、智、信”,启蒙读本《三字经》这样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人进行基本人格的教育。
那么,在更加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今天,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
一、提高教师语文素养,展示人格魅力
克卢普斯卡娅说:“所谓教育,就是指有计划地感化新一代,以便培养出一定类型的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担此重任的便是教师,教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正如德国政府宣称,最值得德国人骄傲的并不是德国出了许多享誉世界的哲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而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拥有世界一流的中小学教师。可以这样说,每个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无言的教科书,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资源。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形成中至关重要。有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的言行举止70%模仿于授课教师。可见,教师人格高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培养。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教师人文素养的缺失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教师人文素养成为急待培育提升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两纲”工作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健全完善自己高尚的人格?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可以通过终身学习终身阅读、校本培训、参加教育实验、跟名师学习、欣赏高雅艺术表演、旅游参观、参加文艺活动等途径提升教师人格,开启教师智慧,陶冶教师情操,培养教师审美品质。
二、挖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主要来源和途径,同时也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媒介和工具。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行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从体例结构、内容编排到细节取舍,无不体现了生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启发性等特点,注重以人为本,折射人文关怀,弘扬高尚美德,引导学生成长,较好地符合当代学生思想、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识水平。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动宝贵的教育资源,领悟教材编写的精神实质,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刻的思想教育。
如,“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盛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相当聪明地利用道家思想自我消解了人生焦虑感,达到了平和圆融的境界。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种出入世俗的人生态度对于事务缠身忧心忡忡的现代人来说是否有所启发呢。我想,当代中学生精神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关奋斗拼搏的激励,自我调和,自我平衡,这在剑拔弩张的竞争时代里更为可贵。
三、改革教学方法,实践人格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深化人格教育,巩固人格教育的成果,如可以请社会上的杰出英雄模范、劳动模范来作报告,可以搞相关的读书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布置学生阅读励志书籍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总之,通过课内课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动脑的实践中真切感受人格体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人格教育的氛围,形成崇高道德的风尚,广大教师会为此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大赵家高中;湖北省红安县大赵家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