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6期 ID: 137338

[ 张静媛 文选 ]   

感性\理性\诗意的互补与整合

◇ 张静媛

  【摘要】《雷雨》中的周萍是一个性格内涵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本文分别从感性、理性、诗意等几个层面细致而深入地剖析了周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雷雨》 周萍 感性 理性 诗意
  
  文学作品不只是呈现社会生活的表象,还要让读者能从文学形象中提炼、升腾出充沛的情感、丰厚的意蕴、深刻的哲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以精神的力量和灵魂的深化。曹禺就是把对生活的理解与充沛的情感熔铸在他的戏剧形象中,借以拨动读者,使之诗意盎然的。在此,我对曹禺代表作《雷雨》中的周萍形象予以解读。
  在《雷雨》中,周萍其实是个很难定性的人物,他具有复杂的多解性。你可以把他看成一个孝子兼浪子的资产阶级纨绔子弟,他追求对父亲尊严的维护,对矿工的压榨,对女性的玩弄,是个彻底的周朴园式的人物;也可以把他看成一个既受“五四”新文化思想熏陶,又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的矛盾性人物,他一直在矛盾痛苦中挣扎,是个懦弱而值得同情的人。笔者以为,周萍是一个集感性、理性、诗意于一身的人物。
  一、感性
  阅世不深的周萍早早便陷入了情感的纠葛。1.与自己——内省式的空虚自我。在那个阴森的周家大院里,周萍如一只困兽般在笼子样的房间里踱过来,睁着一双布满红丝的眼睛,看着低压在头顶上的黑暗屋顶、窗外黑的天空,四周黑的世界,而他自己早已经是黑的了。湿漉漉、粘腻腻的手紧握着,其实,自绝生命对他来说是迟早的事,他对这个世界早已厌倦,用他自己的话说“周家的空气里充满了罪恶,令人厌恶。”生命的虚无,让他不知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2.与繁漪——同病相怜的知己。引诱繁漪,对于当时的周萍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如繁漪所说:“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的我!”那是因为周萍寂寞空虚的心灵急需一些东西来填补,于是繁漪这个“近水楼台”就先得到了他这个“月”。不过,与其说是他对繁漪的引诱,不如说那是他的自我抚慰,繁漪几乎是他自身的写照,他们同样有着被压抑的欲望和被扭曲的灵魂。当他拥抱繁漪时,仿佛在拥抱内心那个真实的自我。他走近繁漪,就是向黑暗中的自我走去,他在放纵自己的堕落,寻求片刻的眩晕和刺激,如食鸦片般的自我麻醉。但是,所有的病态都不能持久,即使别人不去医疗,自己也会感到无力和厌倦。“我厌恶这种不自然的关系,我告诉你我厌恶。”
  二、理性
  随着时光的流逝,周萍和他单纯的弟弟周冲都渐渐懂事,周萍便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中,此时的周萍身上,理性的东西开始渐渐苏醒。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他的理性表现有两个:1.远离周家,寻找新天地。冰心说“墙角的花,当它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周萍只是讨生活于自己内心的小圈子里,他的生活圈子又只是周家这个狭小的空间,他便有了畸形的情感经历。现在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选择出走,到矿上去,他想给自己一个通透的空间,因此,他虽然还恋着周家的一些人,但最终还是做出了勇敢的决定。2.退出自救,选择自我毁灭。也许上天在故意惩罚他曾经的罪恶,让他欲逃离而不能。那个自己深爱的人竟是父亲曾经残酷抛弃了的母亲的女儿,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上天那!你为什么这样惩罚我?”也许周萍的内心无数次这样的嚎叫。他的理性让他不能继续这场自我救赎,于是他又再一次坠入深渊,坠入死亡。他只有一死来洗刷灰暗的自我和无边的罪恶。死,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三、诗意
  周萍心中其实也有着对正常爱情的渴望与追求,这主要表现在他与四凤的交往上。他渴望通过与四凤超越阶级距离的恋爱,以实现生活的自我救赎。因为,任何人都会渴望健康积极的情感,理智和优美的诗情画意。于是周萍把手伸向思想单纯活泼善良的四凤,这是他的一次自我救赎,他在阴暗中浸泡的心灵同样渴望健康的爱情。四凤如他溺水时的一棵稻草,黑暗路中的一盏明灯。“他要把自己拯救起来,他需要新的力,把他由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他发现他最需要的那一点东西,是充满的流动在四凤的身里”。他支离破碎的情感在四凤温柔的织补下弥合——也许那只是暂时的弥合。空虚的现代人永远追溯不回的精神的幻灭和失落的荒原,却又重现在我们面前。
  综上所述,在曹禺的笔下,支离破碎的情感,薄弱惨淡的理性,浪漫大胆的诗意,在现实的碰撞下互补与整合,就构成了周萍那令人恨、惹人怜、让人悲的复杂形象。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褚兰中学。

感性\理性\诗意的互补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