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6期 ID: 137296

[ 凌云峰 文选 ]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 凌云峰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作为第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我们要注意利用课堂这块阵地想法设法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注重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自身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广大语文教师也在想法设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由于我们对许多新理论、观念的认识和把握存在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教学低效的问题。目前来看,应该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方式很多。其中,我以为有几点需要特别重视和强调。
  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注意过一个现象,新学期开始,学生拿到课本后最感兴趣的是语文书,首先翻看的大都是语文书。很多学生平时也很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从散文到小说,看的都不少。可是,到了语文课堂上,学生为什么就提不起兴趣呢?这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未能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有很大关联。由此观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老师们所能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乐”学语文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语文素养高的老师,成为一个在学生心目中有魅力的老师。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往往直接决定了对所教授内容理解的深度和高度,决定了我们能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恰当地表达给学生。可以想见,一个在课堂上风趣机智地表达,旁征博引地联系,深入浅出地讲解的老师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最佳形象代表,对老师的崇拜和信任最终必定会转化为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反之,只是一味枯燥机械地照本宣科,只是人云亦云地搬弄别人的理解和观点,学生对这门科目的期待也就落空了。到那时,我们来埋怨学生的迟钝和课堂的沉闷,本身就很荒唐。
  其次,课堂教学中既要因“才”施教,也要因“材”施教。这里的“才”指的是学生,“材”说的是教材。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思考,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同时,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要经常转换教学的风格,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新鲜感,不能千篇一“教”,都是一种教学模式、同样的授课方法,长期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丧失殆尽。
  第三,要让学生不断体会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建立对语文学习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的教学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变教师演出教案剧的舞台为学生智力快车的赛场,让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充满活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阵地。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教”的价值
  谈到“教学”价值,可能就触及到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有些教师不敢谈“知识”教学,不敢提能力“训练”,好像一提知识教学就是“填鸭”,说及“训练”就联想到“题海”。但我以为语文的知识教学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大力研究。至于训练,也不必躲躲闪闪。如果承认语文教学是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运用语文的能力,那么,必要的训练就不可回避的,有些能力不指导、不训练是不能形成的。比如朗读、记诵和概括等能力,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能形成。抛开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文章个性,一味地强调如古人式的读书“自悟”,语文教堂就成了“散放”的场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因而,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不完善”的主体,思想认识还需要引导这些现实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正确的价值引导结合起来。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走向真正的“自觉的”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
  三、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回归“学生发展”的落点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以“生”为本的理念必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然而,目前的一些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钻研所得”。脱离了学生实际,我们的教学就只能是技术的堆砌,而不是教育的智慧。
  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必须关注提高学生接受信息量的比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尽管输出的信息是很大,但学生的接受率低下,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有时,我甚至认为,一节课哪怕让我们的学生只有一点体会,只获得一点认识也是一节好课。因此,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实际,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而不是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所有教学设计的起点,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是最终的目标。
  以上三点,是我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总之,我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不管方法如何变换,不管模式怎样不同,都应当实现三个目标:激发兴趣;重视价值;落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中学。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