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典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大都只能浅层次地理解诗歌的表面涵意,对诗歌反映出的深层思想、情感以及诗歌语言所具有的美感缺乏清晰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本人借助相关艺术形式、简列线性图表、观照现实生活等方法进行探究,以求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理想的鉴赏效果。
【关键词】古典诗歌 诗歌鉴赏 引导方式 诗词意境
古典诗词鉴赏是中学教学中较难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具有相关的古代诗歌知识以及较强的分析、理解和鉴赏能力,而这些往往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因而在诗歌鉴赏的过程中,学生大都只能浅层次理解诗歌表面意思,对诗歌反映出的深层思想、情感以及诗歌语言所具有的美感缺乏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较好的利用自己所熟知的事物和方式帮助自己增强理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欣赏效果。下面就几篇高中古典诗歌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一、借助相关艺术,感受意境
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各种艺术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方式往往是相同的,只是所采用的载体不同罢了,诗歌也不例外。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灵活的借助较为直观的艺术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诗歌有个明确的认识。如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在描写逶迤千里的蜀道之上那奇险的风光时,有这样一些诗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冰崖转石万壑雷。一般情况,学生读到这些诗句时,稍微理解,一带而过,根本不能较好的理解诗句的美感和作者表达的意图。
我在讲授这句时,借助了电影艺术中的一些常识,分析诗句前,先将电影艺术中所谓的远镜头,近镜头,快镜头,慢镜头,大特写,音响效果等等内容和学生作个简单介绍,然后再利用这些分析诗歌:诗人开始是给大家展示一幅山峦起伏、连绵不断、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这是一个缓慢的远景镜头。接着作者平缓的拉近镜头,推出的枯松倒挂绝壁的大特写,而后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再配合上万壑雷鸣的声响,飞快的从眼前闪过,惊险万分,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同时也将蜀道山川的险描写得惊心动魄。我借助这些电影术语来分析诗句,学生容易理解,且较为直观,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解的兴趣,也增强学生对诗歌深层次的把握。
艺术形式的选择还可以是绘画、音乐等。如王维《新睛野望》中有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首诗写的不是江南,但很接近江南的景象:新雨之后,极目四野,千重绿色,层次鲜明。田间,湛青碧绿;远处水光如银;再远处,山色青葱;更远处,重重苍碧。面对这样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诗人把一切纷繁的细节都删芟得干干净净,只突出地去描摹那景物的层次与主要色彩,然而却真正抓住了最本质的东西。为了突出景物的层次,诗人精选了明暗交错的四层色调,把眼前的稻田,田外的白水,水外的青山,山外的碧峰一层层烘染开去,所运用的正是绘画的技法。正因为诗人立意于此,才产生了“如画”的艺术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从画家的技法,也就是造型艺术的手法着眼去探索诗情中的画意,也许会对诗境的美认识得更真切。
二、简列线形图表,理清诗意
诗歌是文学语言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它的语言精练而且富有跳跃性,这对我们文学功底不强的学生来说,很难把握清诗歌的内容和主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取让学生简列图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清诗意,这是学生读懂诗歌的一个关键。简列线形图表主要是帮助学生较直观地理清作者的思路,以便整体把握诗意。如我在讲授杜甫的《兵车行》时,我要求学生将每段的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概括出来,然后再用线条连接起来。学生这样简列图表:咸阳桥送别图——行人倾诉图——田野荒废图——诗人感叹图——青海凄凉图。这样,学生就对一篇内容较长的古乐府诗的结构内容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当然,要准确的列好图表,并非易事,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传授这种阅读诗歌的方法,学生在这方面还是能有很大的提高。如:我在讲授杜甫的《咏怀古迹》的时候,因为较好的运用好简列图表,原本是一篇较难理解的诗歌,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了。我在分析该诗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分别用8个字概括每句的内容,并连接成表,前三句学生都能很好的概括,可最后一句学生只能概括出一层含义的四个字。学生是这样概括的:描写古迹,引出昭君——简述遭遇,写尽悲剧——分析原因,暗示思乡——点明“怨恨”,(关照自身)。经过我的引导和学生的概括,全诗的行文脉络非常清晰,诗意也很明确,只是有的学生对作者写这首诗的真正意图还不是很清楚,这其实是另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作者是借昭君之恨来抒发自身之恨。所以,当我分析作者的各种遭遇和经历后,学生就补上了“关照自身”四个字。这样,学生对诗歌结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有了很好的掌握,同时也对咏怀古迹这一类的诗歌鉴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观照现实生活,把握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那么我们该怎样较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呢,阅读古诗时,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往往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之渴望、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之忧伤、依依不舍羁旅怀乡之愁思、淡泊名利寄情山水之闲适,这些情感诗人是采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只是时代不同而已。因而,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诗歌中的内容来关照自己熟悉的生活,并进一步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李白著名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简单的诗,将作者客居他乡,望月思乡之情写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其实李白这种思乡之情,凡是有过作客他乡经历的人都有的生活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回忆起类似的情感经历,那么将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在讲授杜甫的《客至》这首诗时,就是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具体诗句来关照自己生活中有过的情景,去琢磨和感受诗人的情感。譬如诗中有这样几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前两句诗人虚写客至,作者采用和客人谈话的口吻来写,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作者在寂寞之中,佳客临门,该是什么样的心情?这种情形,我们或许也有过,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不期而至,那种喜出望外之情不言自明。而后两句作者转入实写待客,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昂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在这亲切的家常话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其实,这种热情待客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所以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感受移接到作者身上,那么诗人那种竭诚尽意的盛情,力不从心的歉疚以及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也就一目了然。
教无定法,切合学生实际才是最好的方法,诗歌鉴赏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因材而定、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鉴赏古典诗词。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盛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