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跃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有:用新颖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灵活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后作业要灵活多变。本文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关键词】语文教学 导语 教学方法 课后作业
传统的语文教学沉闷单调,无味枯燥,没有活力,很难让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呢?
一、用新颖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就像一把钥匙,一个独特新颖的导语完全可以创造一种好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我们可以下载优秀的诗歌朗诵、古典音乐或赋予丰富想象的情境配音等等,这些能够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进入情绪状态,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础。在教古诗词的时候,根据内容的需要,可适当放上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例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战马奔腾》、《赛马》等等,学生在静静聆听音乐的同时,必然会贴近作品,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感受享受音乐带给人心灵的愉悦的同时,进而感受诗文所创设的意境和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
二、用灵活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1.巧设讲课内容,激活学生思维。在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前提之下,如何扣紧教材找好突破尤为重要。在教授散文专题时,一定要抓住其“形散神不散”的本质特征,寻找文章表达情感的词句,弄清文章的脉络;接着,可让学生认真朗读并赏析写景抒情的语段,抓住文章的中心和写作特色。这样,文章的重点难点就明确了,学生自然会乐于接受。如讲授《狼》时,笔者先给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然后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让学生去品味晚归屠夫的心理变化,从而认识狼的本质;接着,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发表独立见解;最后通过提供拓展练习的资料,打开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眼界,教给学生探究作品中心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认识鉴赏事物的能力。
2.创设富有激情的问题。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让学生有一个从容表达自己的氛围,引导他们自己寻找答案,让他们相互启发、思考,从而完备答案。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丽山河,感受伟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奔放的气概笔者我特意安排了如下的题目:1.这首词上阕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2.词的下阕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可以结合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讨论之后,我进行了点拨。这节课,既让学生很快乐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进行了一堂很好的人文主义的教育,将思想品德融于文化教育之中,受益匪浅。很多时候,学生根据课文,衍生出很多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活跃,思维迸发,达到了教学目的。
3.善用多媒体,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时代发展到现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有利于教学。如果我们能充分、合理、恰到好处地运用此技术,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信息容量,从而最终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如教《送元二使安西》时,我事先制作成课件,在一首《高山流水》的背景音乐之下,我让学生好好揣摩作者此时的心情,然后在男中音浑厚的朗读声中开始了这一节课。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感受一下诗歌的建筑美的特点,补充了一些文化现象和文体知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在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的特点。在学习另外一首古诗时,我用上幻灯片,生动再现了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三、课后作业要灵活多变
每节课后,我们总是要布置一些作业以巩固、提高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如果作业布置得巧妙,往往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我经常设计一些创新作业题。譬如,我根据各个专题各种文章的特点,设计各种灵活的练习题,从课内到课外,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这样,既给了他们很多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又提高和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春》之后,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春天万物的特征,特别注意万物萌发时的状态,然后根据《春》描写细致生动的特点,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实际情况,又要大胆丰富地想象,写一篇抒情散文。这些创新的做法,让学生们越来越觉得语文学习其实一点也不枯燥,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开拓了思维空间,学生进步越来越快。
综上,只要老师用心经营,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新的教育形势之下,我们要不断追求创新,寻找教学思想的创新、教学过程的突破。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魅力无限,才能最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陈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