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游记》是一部“妙书”,同时又是一部“奇书”。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大胆地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故事情节,描绘了一个完整生动的神话世界,构思了为数众多、引人入胜的奇闻异事,塑造了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斗争情景,表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性。
【关键词】讽刺绝妙 想象奇妙 描写精妙 人奇 境奇 事奇
一、三妙
(一)讽刺绝妙
1.孙悟空。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成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作斗争的勇敢的精神。在他眼中,那些没有道理甚至荒谬的等级制度对他而言简直是对自己自由、天性的毁灭。所以,他要以“大闹天宫”来实现自己的自由价值,从而也就给读者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结果,由此,我们不得不称赞孙悟空实在是有胆识的人。但是,风云变幻、事与愿违。千算万算,最终还是算在了如来佛的手中。结果,不仅孙悟空追求的那种自身的自由价值未能实现,就连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抗意识也几乎荡然无存了。孙悟空的本领连一些小妖也斗不过了,每次还要请救兵,为什么呢?这无疑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讽刺。
2.唐僧。他虽是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是昏庸顽固,是非不分。而对他的绝佳讽刺,更能衬托出孙悟空的“悲”。唐僧本来是圣僧,如来的第二个弟子,但他常常人妖不分,是非颠倒,把伪装吃人的妖精当好人加以姑息、纵容,而对火眼金睛识破妖精、忠心耿耿降妖救主的孙悟空却无端责骂,残酷打击。例如,“三打白骨精”,结果黄袍老怪把唐僧变成一只老虎关在笼子里,孙悟空就嘲笑他:“师傅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般个恶模样来也?你怪我行凶作恶,赶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么一旦弄出这等嘴脸。”狠狠地嘲讽了唐僧。而唐僧三次无情地赶走悟空,最后却证明是错误的,更是强烈地讽刺了唐僧。同时,也就不乏衬托出孙悟空的“悲”!
3.猪八戒。小说中猪八戒的塑造最为典型,如对他“老实”的嘲讽。猪八戒相貌奇丑、面目可憎,一露面就能把人吓个半死;他胆小怕事,自私自利;趋炎附势,爱打小报告,爱讨好“领导”;做事不专心,经常提出散伙;贪吃贪睡,懒惰好色。猪八戒虽然是个丑角,而且不断地受到捉弄和嘲讽,但这并不让人觉得可恨,反倒让人感到可爱,他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他的坦城和直率。他有着正常人有的一切欲望,但他几乎从不隐瞒自己的这些欲望。猪八戒毛病再多,也不会越过自己的道德底线;肚子再饿,也不会像妖怪那样打人的主意;他好色,也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也只是得些嘴上的便宜,从来没有强迫过人家;他胆小怕事,但在需要他站出来保护师傅、勇斗妖魔的时候,他都是奋勇当先,从来不含糊。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特点,我们才觉得他可爱,富有人情味。
(二)想象奇妙
1.孙悟空。作为主要人物的孙悟空,作者将其乐观大胆、敢于斗争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莫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小说以整整七回“大闹天宫”的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了首要的地位。作者首先虚拟了它的出生与众不同、神奇异常——“石产一卵,且见风化一石猴”,而且那“猴在山中会跳跃、奔走……”。接着幻设它发现了一“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麟麒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生活”。再写这一石猴只身泛海,访师求道,从而使这一石猴成为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他还具有超人的能耐:“具有七十般变化,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向龙宫强索宝盔金箍棒,去冥府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让他超越自然规律的局限,达到了“绝对自由”。作者在安排他“大闹天宫”后,还安排它取经除妖,又赋予了他人的特性:热爱自然、勇于反抗、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
2.唐僧。唐朝的玄奘在历史中,“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十七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国取回佛经,震动中外”。可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想象这一艺术手法,让唐僧成了具有封建儒士般迂腐、佛教信徒样虔诚的软弱和尚。原本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强者形象,到了作者的笔下却成了一个碰上妖魔就吓得滚下马鞍、涕泪交流、大念“阿弥托佛”,离开了徒弟就连一餐饭都无法捞到的“脓包”形象。
3.猪八戒。小说另一人物猪八戒是一个“犯天条的天篷元帅”,写他贪色:是因他调戏嫦娥被贬以及在“四圣试禅心”中听到“这般美色,却心痒难挠”。写他贪财:攒私房,央银匠铸块四钱六分重的银子,塞在耳朵眼里。写他极懒惰,让他巡山,他偷睡大觉。作者还将他写成一个临阵逃脱的胆小者形象,如在和红孩儿的打斗中,看到红孩儿放火,他就不顾行者跑了。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好吃懒做、贪财爱色、弄巧进馋的憨汉形象。
(三)描写精妙
任何一部长篇小说都离不开描写。《西游记》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不仅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充分运用讽刺等艺术手法,还运用各种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真实、丰富、具体。
1.外貌服饰描写。作者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不管是人是妖还是佛,都极尽描写,把他们的外貌、服饰描写得一清二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孙悟空就是个身披棉布直裰、腰围虎皮、头戴金箍圈、手提金箍棒的战斗者形象。描写观世音: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把观世音描写成一个美貌端庄又超凡脱俗的菩萨形象。另外作者对作品中的一些小人物也写得形象具体、活灵活现。如火焰山下的老汉,作者除了写了他的穿着,还清楚地写出了他的一口金牙。
2.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语言艺术对创作有重要性、直接性、独特性,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展示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揭示人物鲜明的性格,塑造独特的个性。如孙悟空是只胆大的妖猴,故他的语言有妖的粗野,通过其语言将一个胆大妄为的反叛者形象展示在读者面前,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在“大闹天宫”中,与如来佛赌斗一节,孙悟空说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你教玉皇将天宫让我,便罢了,若不让,定要搅攘。”短短的几句,写出了猴子的桀骜不驯、目无尊长。个性化的语言直接、形象地将唐僧的胆小、孙悟空的聪明机智以及八戒的取经不坚定、自私懒惰的性格跃然纸上。
3.极富特色的心理描写。如猪八戒的“邪心”,就是通过刻画他的心理,写出了他的懒惰、憨直。如第二十八回中,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之后,唐僧便叫猪八戒去化斋,你看他出了松林,往西行十余里,更不曾撞着一个人家,真是有虎狼无人烟的去处。那呆子走得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回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料里睡睡。”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然后过了几个时辰才回去回话。
二、三奇
(一)人奇
1.出生奇。那位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众多“奇人”中最突出的一个。他的出生就非常奇特。他并非父母的精血孕育而成,而是东胜神洲敖来国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经过“天地真秀,日月精华”的孕育,破石而出,是个“天产石猴”。他所学的本领也不是一般人间的十八般武艺,而是七十二般地煞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踢天弄井,搅海翻江,担山赶月,换斗移星”的神通。
2.装备奇。奇人必有奇宝,孙悟空的武器也是奇而又奇的,即一块古代神话英雄大禹治理洪水时所用过的“定海神珍铁”。这根金箍棒是力的标志、勇的象征,是孙悟空形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根金箍棒,是吴承恩胸中的“斩邪刀”,通过神话英雄孙悟空来“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事”,从而表达了作者自己匡世救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