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5期 ID: 137258

  

敢于拆分 巧妙整合

◇ 李慧婉 卢俊勇

  【摘 要】散文阅读的拆分、整合,就是对课文单元或单篇进行分解、拆卸后再拼合。具体地说,要从文章局部的角度(段落)入手研究,将课文内容拆分成语言零件后,精心挑选并重新组合。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从课文整体的角度不易发现的精彩,从而组成新的内容板块,形成新的思路,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实用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关键词】散文阅读 板块式 语言积累 拆分 整合
  
  一、背景
  每个教师恐怕都碰到过这种情况:教学长篇散文时,四十五分钟的时间特别有限,只读上一遍,已经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余下的赏析、品评就捉襟见肘、顾此失彼。而对于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品读鉴赏长篇散文的能力又十分重要。因之,教学长篇散文时如何在课堂中解决赏与读、讲与品的矛盾,的确是让教师们屡感踌躇深感困难的问题;同时对一篇美文的学习又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尽可能让学生从一篇美文的鉴赏中悟出更多的东西,得到更丰富的感悟和认知,因为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之一。
  二、文本定位
  张抗抗的长篇散文《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以慢笔展开的方式,以精巧独特的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描写勾画“昙花一现”独特的花开现象,赋予昙花以翩然灵秀、高贵自尊的花仙魂灵,给人以悠远而深沉的回想和震撼,从而让人铭记绮丽缤纷、幽深壮丽又凄婉绝美的昙花盛开景象。该文优美灵动、真挚自然,既寓丰富的情感于细腻的描写之中,又让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景物浸渍着人情与个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看法,达到了郁达夫所说“要把情感深入到景物描绘中去,使读者几乎不能辨出这美丽的自然是不是多情善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分”的散文完美境界。
  三、学情分析
  学生的文本阅读、生活阅历短浅,他们的情感和阅历与文章都有较大的距离;高二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同类的情景交融的散文,但他们因为那点不多的有关情景关系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解读此类长文而深感无从下手。因此,一方面如何结合语境,以语言积累做抓手,从语言鉴赏突破进入,真正理解以情驭景,避免解读过程中硬贴标签的现象,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何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经历去充实、唤醒潜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心灵与生命,从而深层次地体验其精致婉约的情调和对生命的惊魂感悟,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正是赏读本文的智慧之所在。
  四、具体施教
  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经常采用的一种板块式教学方法后,对此问题我们又作了深入思考探索,结合自己的主要教学经验,设计了一个激励学生紧扣重要文段寻寻觅觅、说说读读的学习环节——“板块式语言积累”教学,重点在体现落实长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学法指导。
  板块一:串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由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把文中重要的内容片段串联起来朗读完毕后,要求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进行概括,对“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中“怎样的”进行内容补充扩写,实际上是把概括所得依据一定的句式写出来。概括不一定是一个角度,它的角度非常可以很多。例如,从层次看,文章写了“绝美、凄美、静美”;从构思和手法讲,是以昙花盛开为核心,以花开前的沉默无息为铺垫,以静静地开放而很快地又庄重地走向死亡为点示主题的;从细节语言说,这是用细腻精致的语言描绘了昙花沉默无声地积累、有尊严庄重地绽放、静静地死亡等大量生动细节的文章;从作者方面看,这是一篇将“我”所见和“我”的情感抒发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文章;从内容和主题概括,这是一篇描绘昙花在夜晚开放的优美姿态、记录开放的凄婉慑人的场面、赞颂花的竭尽努力不留遗憾精神的美文。以上多种角度均可,目的是借助学生集体的发现智慧和概括收获,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整体感受。
  板块二: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在时间有限又需要通过读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寻读即精彩片段的研读。任何一篇文章总有几处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之处,这些片段对于学生理解全文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抓住这些精彩片段进行仔细研读、赏析、品味,就可以举一反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大致规定学生表达自己的发现时须用以下句式:“我学到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样的描写句式”、“我从文中积累了好多的四字词语、动词或者描写的美句”,或者“我从文中整理归纳出了什么”。这实际上就是要大家从课文里面找自己喜欢的语言材料。以文中让学生感兴趣的字词文句语段为抓手,要他们紧握这些抓手进行研读,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寻读其间,大胆地让学生多次运用朗读赏读等品悟手法,最后水到渠成地适时地发下教师已经做好的语言积累资料。
  板块三: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就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发现,从对课文的美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技巧、含义、主题等各个方面的体味中任选一处或一种,用一个句子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表现自己的欣赏所得、鉴赏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再次细读课文,欣赏课文。学生从多种角度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思索,就有新意,又有深度。学生对课文的解读确实屡有真见,阅读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培养。例如,学生由昙花短暂精彩的开放联想到四川地震中许多永恒的瞬间,进而联想到生命的价值真的在于拥有时要创造更多的辉煌,步步深入,见解独到,品出了韵味,品出了层次,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寻读教学环节还是在细读教学环节,教师给学生展示的积累和与学生交流的内容都要视野开阔、举一反三、见解独特,表达也要富有诗意、充满哲理。这样的鉴赏才是丰厚的,对话才是有触击性的,交流才是民主的,发现才能是顺畅的,熏陶也才会是高层次的。例如在细读环节教学时,教师和学生有这样的对话:老师也写了一些发现,简单地和你们交流一下:我认为文章中最具表现力的一个词是“挥洒耗散”。“挥洒耗散”,怎样地表现了昙花的精神!我还认为全文就像一本微型的连环画,也像中央十台“科学教育频道”里面的解说词。我还联想到,这文章好像一幕短剧,它有“人物”的出场、演出、退场,有舞台的背景、灯光、舞美、音乐、舞蹈动作和主旨意蕴。最后,老师还发现,整篇文章好像是一个比喻,它在告诉我们:人啊,请珍惜吧,人生没有永远不尽的旅途,其实“它很短,够写一首诗”。如果我用一句话来评点这篇文章的话,那就是,它写的是人生自觉、生命反省或生活中需要的一种姿态、精神、气度和尊严——柔弱如昙花尚能维护体现物性的存在与尊严,人不是更需要对自身生命重新思考吗?一个人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死亡,还能不能镇定自若、视死如归?……
  五、经验和反思
  1.课例概述
  本案例是学习借鉴语文界知名特级教师、教有所成的前辈余映潮“板块式教学”的探索尝试成果。在“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教学程序中,继学生续写交流完毕之后,集中展示了“语言积累卡”,这既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重要的学习成果:它是对学生活动的补充,也是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
  教学从积累的角度,把学生引入动手、动口、动脑的积累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我学到了……”、“我掌握了……”、“我从中积累了……”、“我从中整理了……”的句式写出,让学生寻读、感悟和收获。教师的示范及时,收集合理,形式可操作性强,对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仔细研读、科学归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使这个内容多、容量大的板块教学落到实处。学生从文章的内容、表达的中心、作品的体裁、词句段的品析、主题表现的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积累与感悟,学生的积累与教师的范词相得益彰,互补有无,构成了本篇课文鉴赏语言、语言积累学习的一大亮点。

敢于拆分 巧妙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