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的句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功用。句式的运用,追求的目标是有序、多变、灵活。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根据所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境的需要,灵活自如地变换不同句式,在句子铺排格局的多样性、变化性中显现出文章内在和谐的统一关系,使句子铺排既有鲜明的独特性,又表现出本质上的整体性,从而充分地表现出文章的意蕴境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广义句式 狭义句式 多样性 变化性 独特性 整体性
一、广义句式的运用
广义句式,是指由某些词语或短语运用相应语法顺序,临时组织起来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广义句式在语言表达中运用相当普遍。例如: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相同: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勇于直上云霄的海燕;尝试是,。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对于。
这是广义句式运用的典型试题。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广义句式运用的特点:只要依据上下文,保留支撑性词语、关系性词语,就会形成广义句式。如果我们把句式知识从语言表达层面升华到文章写作层面,并加以拓展、深化,必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选择几种常见句式加以例说。
1.运用“正是因为……才得以……”揭示因果句式,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写作思路,由现象到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落实发展等级评分标准的作用。
在学生日常写作过程以及高考作文中,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文章:只有材料例举,没有分析说理;只有叙述,没有议论,文体特点不鲜明。针对这种议论文写作问题,教者若以此句式规范引导其写作思路,强调在简叙材料之后以此对材料现象加以剖析,则会使文章论述变得深刻,材料使用更准确规范。例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一文:
司马迁正是因为忍得宫刑的屈辱,才得以写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苏轼正是因为忍得一贬再贬的政治跌宕,才得以深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林则徐正是因为忍得被贬伊利的失落,才得以体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深邃。
这段文字,不仅揭示了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并且拓展了运用方式,以此为句式串连起众多材料,构成一组排比,即丰富了内容,又增添了语言文采,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2.运用“假如(如果)没有……”假设否定句式,可以起到拓展写作思路,多角度剖析材料,丰富论述、说理方法的作用。
例如《人生因奉献而精彩》一文:
她出身于名门,在战争来临时却选择了当时被视为低等的护理工作。每天晚上,她总是提着一盏油灯,行走于伤员的营房,用她辛勤的付出,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她就是被世人传诵的“提灯女郎”南丁格尔。
如果没有她的无私奉献,生命的尊严就不会得到尊重;如果没有她的辛勤付出,白衣天使的形象将黯然失色。南丁格尔虽已远逝,但她的芳名永留人间,永载史册。她用无私的奉献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没有……”假设否定句式,除了起到规范引导写作思路的作用,还拓展丰富了论述方法。把这个句式再加以灵活运用,比如运用此作为串连排比句的句式,比如还可以去掉否定作为假设推理的句式,等等。例如《把脚踏在地上》一文,是这样运用此句式的:
假如没有冬雪的磨砺,就不会有梅花的芬芳;假如没有经历折翅的痛苦,就不会有雄鹰翱翔苍穹的自由潇洒;假如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就不会有彩虹的飞架云端。
这是一段以“假如没有……”为句式串连起来的比喻排比段,角度新颖,语言整齐,富于文采。
3.运用“话题+是+喻体”的暗喻句式,可以使论述的话题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改变了议论文语言干瘪枯燥的形象,提升了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落实了语言有文采的发展等级写作要求。
例如,在论述“理想与现实”为话题的文章中,就是运用这种暗喻句式的典范:
如果理想是天空中的云朵,可以随意漂游、徜徉,那么现实就是被牵绊的风筝,总也飞不出线的怀抱;如果理想是枝头的鲜花,绚烂多彩,芬芳怡人,那么现实就是草丛中夹杂的野花,零星闪烁,却总能嗅到理想的芬芳;如果理想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激情万丈,那么现实就是夜晚的月亮,虽无耀眼的光芒,却有朴实、亲和的抚慰。
这段“话题+是+喻体”的暗喻句式,读来别具韵味,在丰富的意象联系中,形象地阐明了关系型话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性强却又不晦涩、佶屈聱牙。同时,这段文字又是运用假设推理的典范。
与这种暗喻句式异曲同工的广义句式还有“犹如……”“好像……”等,在保留使论述化抽象为形象、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的前提下,变暗喻为明喻,语言显豁。例如,《这也是一种勇气》一文:
当苏武被流放北海时,面对茫茫荒漠,陪伴着这位大汉臣子的只有眼前的羊群。十几年异域流放无疑是痛苦的,可他从未放大痛苦,于是历史的丰碑上镌刻下这位民族英雄的名字。
苏武应该是直面挫折、勇敢面对的典范吧!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呢?
犹如黎明总是要挣脱黑暗的纠缠,才能迎来光明万丈;舟楫总是要战胜狂风巨浪,才能迎来希望的彼岸。凤凰总是要勇于投身浴火,才能涅槃重生。人生只有勇敢面对挫折,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4.运用“不胜枚举”过渡句式,使文章行文思路由详写转为略写,运用联想思维方式,拓展写作思路,丰富文章材料,落实发展等级写作要求。
例如,《感谢挫折》一文是这样运用此过渡句式的:
敢于直面挫折,战胜困难,因而成就一番事业的人不胜枚举。
勾践沦为阶下囚,马前卒,因而懂得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谱写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韩信饱受胯下之辱,世人白眼,才得以东山再起,拜将封侯;贝多芬惨遭命运的捉弄,双耳失聪,但凭借苦难奏响震惊寰宇的生命交响乐。
这种“不胜枚举”的过渡句式,不应仅仅把它看作一个过渡句,在使语段衔接自然的同时,更应看到这个句式所起到的行文思路上的作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更有使思路开阔、思维宽广、“思接千里,心游万仞”的作用。
这种过渡句式,还有许多变式,例如“回顾画廊”过渡句式:“回顾陈列中外历史名人的画廊,这些相似的人物仍历历在目,生动鲜活”;还有“眺望星空”过渡句式:“眺望历史的星空,有无数这样的星星在闪烁”,等等。
以上几种广义句式,主要是从落实立意深刻、语言有文采、材料丰富等发展等级方面选择的,并能在写作思路规范引导方面有所贡献的角度设计的。广义句式,因其临时性、可变性是没有穷尽的。至于句式对于语言表达方面的作用,将在下面的狭义句式中重点分析例说。
二、狭义句式的运用
狭义句式,就是通常所说的各种常见句式,它们大都有固定的划分角度、语法结构、语气运用等。狭义句式,对语意表达的效果作用更加明显,属于语言技巧而非结构布局,是属于中国传统说法中的“一句话百样说”的具体落实方式。在众说纷纭的说法中,哪一种是最有力、最恰当的呢?下面,通过例谈的方式说说狭义句式的作用及运用。
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综合运用。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另外一种问题是:从头到脚都是一个句式、一个腔调。这未免枯燥乏味,面目可憎。改变这种写作弊端,就应该学会选择表达不同语气的句式。根据表达不同意思、不同语气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句式,可以达到绘声绘色、感染读者、形神兼备的效果。例如,《母语,那一丝血脉》一文:
我们有孔孟哲学,有百家争鸣,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有驰骋天地的诗仙李白,有宋词元曲,有《西游记》、《红楼梦》。汉语文学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我们又怎么能忘,怎么敢忘呢?它岂是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承载得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