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许多新教材中都增加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分量,因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为摆在教师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运用“留白”艺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办法和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材 文言文教学 “留白” 教学效率
三年前,用整整一个学期时间完成苏教版《〈史记〉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之后,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怅然若失之感。细细想来,觉得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还是由于自己的课堂效率不高而导致了内心的不安。回顾一学期的教学,由于一个学期要上两本文言教材,时间紧,内容多,再加上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不高,所以教学的进度十分紧张。在最初尝试了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让进度更紧张之后,和大多数老师一样,笔者也采用了“一言堂”式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即基本上由自己对文章采用“句句落实”翻译的方法进行讲解,很少顾及学生,所以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同时,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在对学生的文言阅读检测训练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几乎没有提高,也就是一个学期的“努力”基本白费。
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呢?在新一轮的《〈史记〉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选读》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留白”的方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何为“留白”的教学方法,通俗的讲就是留下一些内容课堂不讲。由于少讲了内容,这样课堂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讲重点和难点的内容,就可以更多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主动参与中培养他们的文言阅读能力。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留白”呢?要很好的“留白”,就必须确定好教学的目标,即我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积累那些重要的知识,然后根据目标,选择内容“载体”,对不作为载体的内容大胆舍弃,留为“空白”。比如,笔者在教学《管仲列传》时,发现本课文章不长,学生读起来不是很费力,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很有帮助,同时,本课第一段和第四段重要文言虚实词、特殊句式等较多,对学生文言知识积累也很有好处。于是,从这些分析出发,笔者决定选择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并概括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一、四段作为“精讲精研”的内容,作重点翻译、理解,从而舍弃了对课文二、三、五段的“落实”。
在长期的“留白”教学中,笔者越来越发现,它对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积累学生文言基础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文言教学的方法。
1.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听笔者文言文教学课的领导和老师都说课堂充满了活力。这个评价当然有“溢美”的成分,但多少也能够反映“留白”教学的功效。事实上,由于课堂内容得到了精简,许多不必要的东西被舍弃,这样就可以将读书感悟、概括思考、翻译提问等多种能力训练的手段运用于课堂,避免了“句句落实”带来的枯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
2.激发了学生课后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以前的文言文教学之后,几乎没有人问笔者问题,而实现了“留白”教学之后,每次辅导课,总有很多学生问问题。问他们,他们都说,由于老师课堂上只讲重点、难点,对于没讲的内容,我们很不放心,虽然整体难度不大,但总有不会的东西,而发现不会的东西,自己又没有把握解决,当然要问老师。学生们的话,更坚定了笔者“留白”的决心,因为,从学生的话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在增强,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吗?
当然,我们主张的“留白”教学,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之上的,没有文言阅读基础,在简单的文言文也是很难读的,也是难点,大量的难点面前,学生不仅不会去主动学习,还往往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这种方法最好实用于有一定阅读基础的高中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