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是一代文豪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一段描写,形象刻画出赴赵庄看戏途中,文静、矜持而年少的“我”沉醉于远处戏台传来的横笛声音时的情状,用笔细腻,文辞优美,感受真切,看戏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不失为一段摹声绘情的佳品。
人教版《社戏》课下注释对“蕴藻”的解释为:【蕴藻】水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水草呢?我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想探个究竟。关于“蕴”的解释有:①包含;蓄积。②事物深奥的地方。明显没有我们需要的义项,下面的词条里也无它的身影,我一时陷入懵懂之中,不知从何究起。
一次翻阅词典,偶然发现“蕰草”一词,解释为:〈方〉指水生的杂草,可作肥料。又联想起久未明确的 “蕴藻”,似乎这二者之间渊源颇深。于是继续探究。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1986年4月第7次印刷)“蕰”有两个读音,一亦作“蕴”(yùn)。《说文草部》:“蕴,积也。”《春秋》传曰:“蕰利生孽。”二(wēn)聚藻,水草的一种,即金鱼藻。《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
藉此可推断:“蕴藻”之“蕴”应读“wēn”音,“蕴藻”即“蕰藻”。故建议编者在下次修订时,将原书“【蕴藻】水草”的注释,补充修改为:“【蕴藻】〈方〉指水生的杂草,可作肥料。‘蕴’也可作‘蕰’。”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该词。
(作者单位:武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