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子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来推测太阳距离人的远近,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一个孩子以离得远的东西看起来显得小,而离得近的东西看起来显得大的原理,推测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离得远的东西显得清冷、离得近会感到很热,来推测太阳早晨离人远而中午离人近。那时由于受到科学水平的限制,就连博学多识的孔圣人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受到了两小儿的嘲笑。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用科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解释的: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我们还会有感觉上的冷热大小的区别呢?因为早晨的太阳是以远山、树木作为参照物,所以看起来显得大些;而中午的太阳是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因而显得小。这只是人的一种视力错觉,已得到了现代科技的证明。另外,早晨的太阳斜射地球,热量不足,温度很低,让人感觉有些清凉凄冷;而中午的阳光直射地球,热力十足,所以让人觉得非常炎热。
这样的解释虽符合科学道理,却并非尽如人意。两小儿争辩的是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而不是与整个地球之间的距离。早晨,太阳光是斜射的,太阳与人之间的距离可看作是地球的一条切线距离;而中午太阳是直射,太阳与人的距离是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切线距离与垂直距离之间至少相差地球的一个半径距离(约6370公里),虽然地球的半径相对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1亿5千万公里左右)来说微乎其微,但准确地说,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太阳距离人们要远一些。
( 作者单位:赣榆县墩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