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11期 ID: 376480

[ 柴兆科 文选 ]   

《〈名人传〉序》教学设计

◇ 柴兆科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曼·罗兰及其作品。
  2. 了解和领悟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3. 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
  4. 揣摩和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语句。
  5. 树立正确的名人观,领悟本文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 了解和领略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序》的意图。
  2. 透彻理解文中意味隽永的句子。(此点也为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 自读点拨结合法。
  2. 探究拓展法。
  教案设计
  使用多媒体课件,一课时。
  【思路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质疑解难→拓展延伸→教师总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备教手记
  【内容步骤】
  一、导入新课
  1. 课件展示:“歌星”“影星”“球星”等因“名人效应”而备受崇拜的场景。
  2. 激情发问: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名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真正值得顶礼膜拜?
  (设计意图:以此导入课堂,旨在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注释,了解罗曼·罗兰及其作品。
  2. 速读课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
  3.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4. 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读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
  (设计意图:遵循阅读规律,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1. 问题设计
  (1)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序》的缘由是什么?
  (2)罗曼·罗兰心目中的“名人”、“英雄”是什么样的人?
  (3)罗曼·罗兰为何说“在此英勇的队伍中,把首席给予坚强与纯洁的贝多芬”?
  (4)你从这篇序言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 答题要求
  先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讨论。
  3. 共同讨论、明确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设计探究性问题,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强化其情感体验)
  四、质疑解难
  1.文中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这句话强调了什么,应如何理解?
  2. 文中说:“他们固然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可是也由于灾难而成为伟大”这句话是否也强调了真正的英雄应该能笑面灾难这一点?
  3. 如何理解“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认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这句话?
  方法:自由读课文,找相关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明确。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重在认识名人的伟大人格与伟大精神)
  五、拓展延伸
  理性思考,张扬个性。(多角度、有创意地回答)
  (1)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同样需要名人,依你看他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行?
  (2)假若你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名人,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最想说的话又是什么?
  (3)假若你是一位作者,你会为谁立传呢,为什么?
  (4)联系实际,说说你所知道的名人和名人事迹,你从中有何启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强调联系生活,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名人观)
  六、教师总结
  名人并不是那些声名显赫之辈,也不是那些位尊权重之流,更不是万众欢呼簇拥之星。真正的名人是具有仁慈的胸怀、坚毅的品格,以精神的力量为人类做出贡献、为人类增添勇气、为人类指明方向的人。因此,我们要以巨人为镜,远离平庸,远离浮躁,远离功利,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设计意图:召唤学生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树立正确的名人观)
  七、作业布置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设计意图:强化理解,巩固提高)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努力体现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较好地体验了贝多芬等名人的思想感情、伟大人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速读文本的能力,基本上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十、备教手记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努力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联系生活导入导出。教学从“歌星”、“影星”、“球星” 等备受崇拜的场景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尾则从时代需要名人出发,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谈如何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人,以此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名人观。
  2. 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学紧紧抓住文眼“名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名人”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在小组和班级讨论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假若你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名人,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最想说的话又是什么?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3. 重诵读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始终抓住课文要点,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领悟名人精神,培养朗读能力,着力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 适当拓展,学以致用。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开阔了学生的思路。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提纲挈领,起到了强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作者单位:永昌县第四中学)

《〈名人传〉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