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8期 ID: 360564

[ 陈晖东 文选 ]   

《湖心亭看雪》的一个可疑之处

◇ 陈晖东

   在教学明末清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我让学生互相质疑,学生小黄提出一个疑问:“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的‘舟子’是哪儿来的?前文并没有出现,请老师解释。”我看了一下课文,感觉果然有问题,不禁为自己备课时的疏忽而惭愧。左看右看,一时却也给不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只好让学生都回去再想想,下次再议,并表扬了她勇于质疑的精神。
   课后,我又反复阅读了原文,与别的老师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如下的看法:
   首先一种可能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关,他不愿与清朝统治者合作,更不愿为官,脑子里始终保留着对明朝的故国之思,这种感情又是很深沉的;还有一种时代的沧桑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都不便直说,只是假借一个舟子的口含蓄地说出自己想说而不便说出的话,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不在乎前文是否提及。
   其次一种可能是,这个舟子原本就在船上,只是前文未能涉及,到了最后才出现。可是这跟前面写到的“余拿一小船”有矛盾,此处分明说的是作者亲自撑船去游湖,要是有舟子,何必自己亲自撑船?况且下文还强调“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就意味着是一个人去,又何来舟子?
   第三种可能就是,作者租借了这个舟子的船,他原本未跟作者游湖,在岸上等着,作者游完湖回来时他这样感叹。可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他既然未跟作者一起出湖心亭,怎么知道那里还有两个人,即“痴似相公者”呢?难道他有千里眼不成?
   上述三种可能,实际上还是不能自圆其说,依然不满意。敬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广州市赤岗中学)

《湖心亭看雪》的一个可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