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817

[ 洪治纲 文选 ]   

在杭州爬山

◇ 洪治纲

  外地人看湖,杭州人爬山。这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反正不是我说的。我现在转述这句话,也不代表我就赞同这种观点。事实上,如果西湖小一点,杭州人说不定早就将它圈起来,坐在那里忙着收门票了。如果像池塘般大小,可能已变成某个富豪院子里的游泳池了。可惜西湖太大了,走上一圈都得花上一天,所以,杭州人就拍拍胸脯,洒脱地说:让你们外地人玩吧,我们到山上去“搞搞儿”。
  杭州多山,爬山自然也是杭州人乐此不疲的爱好。但打着这样的口号,杭州人便将爬山当成一件风格很高尚的事了——我们把西湖主动地让出来了,把白堤苏堤湖心岛都让出来了,为的就是让你们外地人玩得痛快,玩得舒坦,玩得如痴如醉。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爬山,累是累了点,但想着这多少也是为你们外地人做出的牺牲,心里也就崇高起来,在崎岖的山道上,我们也就愈走愈快乐了。
  所以,杭州人爬山爬得很热情,也很卖力。因为,除了彰显了某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之外,他们的骨子里,其实还分明藏有另一种揶揄的成分——看看你们这些外地人,一到杭州就知道个西湖,就整天围着西湖打转转,我们杭州人早就不玩儿湖了,我们现在开始玩儿山了,知道不?这种狡猾的炫耀式思维,虽然还不能认定与南宋遗风有何干系,但毫无疑问地属于南方人爱耍小聪明的惯常招式。爬山就爬山,爬两座小山丘,一定要自我崇高一下,或者揶揄别人一下,心态是很值得玩味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与游湖相比,爬山也是一件相当有趣的事儿。杭州的山都不高,也不险,很适合我们这种松垮垮的人爬来爬去。山若太高,别说体力不支,毅力也有问题,上不了山顶,终究是一件难以自足的事。山若太险,那就更不是我们这种贪生怕死者的征服对象了,只有留给探险家们玩儿刺激玩儿失踪了。所以,闲暇之余,我最爱的还是爬山。
  最早爬过的是吴山,因为离我原先的单位近。有时下午得空,便约三五个同事上吴山遛遛,感受一下鸟语花香的气氛。但我最爱爬的还是宝石山。宝石山不高,不会对人的体力和耐力提出严峻的挑战,非常适合一家三口的集体行动。同时,宝石山也还暗藏几分险姿,尤其是过了黄龙洞之后,山道逶迤得很,爱耍点小冒险的年轻人,在这里玩玩尽够了。如果还嫌不够,爬到山顶,那里还有好几块凌空兀立的巨石,攀上去做秃鹰状鸟瞰杭城美景,也不是不可以。我就常常见到那些高中生模样的小青年,“轻功”“五爪功”“壁虎功”全用上了,从这块巨石跳到那块巨石,累了,便像姜太公钓鱼一样,盘坐在巨石上,看看风景,吹吹山风,神气得一塌糊涂。
  其实与我这爱好相同的人还真不少。每次去爬宝石山,都是人潮涌动,从三岁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能走路的,都朝山上爬,路走得不太好的,拄着拐杖也要往山上爬,像赶集似的。据说,这叫热爱生命。我认为,这属于英雄所见略同。与天斗与地斗,现在,杭州人开始与山斗。他们或快或慢,走走停停,爬爬歇歇,西边看黄龙体育中心的现代建筑,东边看西湖和日新月异的现代楼群,顺便将自己的家在地图上重新定位一下,想象自己竟在这等天堂美景中生活了数十年,心里确有几分满足。
  宝石山深得杭州人的喜爱,除了爬起来恰到好处,不至于使出吃奶的力气,还在于它终归汇聚了不少的人文气息。喜欢书法的,看看一路上的那些摩岩石刻,虽然字迹还挺鲜艳,但年纪都很不小了。若有怀古之幽情的,也可以读读那些发表在石头上的古人佳句,有不认识的字,回家再翻翻字典,多少也长了点知识,何乐而不为?爬到山顶,围着那座很深沉的保塔转上一圈,你也许会发现,这保塔瘦是瘦了点,但还是挺符合现代人心目中骨感美人的标准。如此一想,心里便有了与佳人相约的感觉。
  都说杭州人一生爱水成痴。其实,站在宝石山上,看着一拨拨杭州人气喘吁吁地上来,荡上一圈,又气喘吁吁地下去,你也会觉得,杭州人对山也是爱得缠绵。
  
  (选自《作家杂志》)

在杭州爬山
目录

  •  / 徐 訏
  •  / 弗.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