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层次的美
在小时候看到了虹跟霓都会说这非常美,等到你年龄稍大,会做实验了,你就发现虹是42度,就是它这个角是42度,而霓是50度,你继续观测以后,你就知道虹是红在外、紫在内;霓是反过来的,是红在内、紫在外,你已经体验到了实验之美。如果你再进一步,你就懂为什么存在虹和霓呢?是因为太阳光在水珠子内头可以有一个全反射,一次全反射就出来虹,两面三次全反射就出来霓,而且你经过全反射可以算出来,一个是42度,一个是50度,这是个唯象理论的美,我想任何一个学生,第一次算出来这个42度和50度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个非常深的感受,觉得这真是妙不可言。
感恩节的由来
美国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此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有关吃火鸡的习俗有这么一说:1620年冬,102位不愿忍受英国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五月红花”号船历尽艰辛,来到北美大陆,在普利茅斯住了下来。当时正值严冬,又逢粮荒,这群新移民陆续有人饿死或病死。正当他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一群火鸡,他们赶快举起猎枪。火鸡肉救了这批新移民的命。他们认为,那是上帝送来的。于是,从那时起,为了感谢上帝的救命之恩,他们就在每年的那一天通过吃火鸡来感谢上帝。救他们命的火鸡竟然成了他们的美味佳肴!有人开玩笑地说,这是美国人恩将仇报。
忍不住的蝎子
一只蝎子要过河,可没人愿渡他,是怕他乱咬人。这时,过来一只青蛙。蝎子央求青蛙带他过河。青蛙说:“要我带你,你到河中央咬我一口,我怎么办?”“不会的,我要是咬你,我不也被淹死了吗?”蝎子肯定地说。青蛙觉得也有道理,就答应了蝎子。在河中央,青蛙吃力地划着水,突然青蛙背部感到一阵疼痛,渐渐连划水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知道是蝎子在后面咬了他,自己是中毒了。临死前,他望着也淹得快死了的蝎子,愤怒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要咬我?!”蝎子绝望地说:“我忍不住。”
画的名字叫快乐
一个老者家里挂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一张白纸,上面划有一滴墨点,一位客人进来看到了,奇怪地问:“你们家怎么把墨点挂在墙上?”老者笑答:“这幅画的名字叫快乐,整张白纸都写满快乐,墨点只表示一点点痛苦。”客人又问:“去掉墨点,不就都变成快乐了吗?”老者说:“去掉痛苦就显不出快乐了。重要的是,不要让墨点遮住你的眼睛。”
疼痛的背后
一个9岁的女孩,自降生之后,因无疼痛的感觉而多灾多难,先后被烫伤、割伤、擦伤、咬伤和多次骨折。国内外的一些资料表明,一般无痛感的儿童很少能活到成年,迎接他们的几乎都是伤、病、残、亡!原来,在人的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应有100到200个痛觉点。它们是神经网络里的哨兵,会及时向中枢神经报告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中枢神经便会作出相应的反应。疼痛是多种重要疾病的共同症状,也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信号。因而,在没弄清真正的病因前不宜随便止痛。医生常把各种不同性质、不同部位的疼痛作为确诊疾病的主要依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疼痛”,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只因习性不同
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英国送奶公司送到订户门口的牛奶,既不用盖子,也不用封口。因此,麻雀和红襟鸟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层的奶油皮。后来,牛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锡箔纸封起来,想防止鸟儿偷食。没想到,20年后,英国的麻雀都学会了用嘴把奶瓶的锡箔纸啄开,继续吃它们喜爱的奶油皮。然而,同样是20年,红襟鸟却一直没学会这种方法,自然它们也没有美味的奶油皮可吃了。麻雀是群居的鸟类,常常一起行动,当某只麻雀发现了啄破锡皮纸的方法,就可以教会别的麻雀。而红襟鸟则喜独居,它们圈地为主,沟通仅止于求偶和对于侵犯者的驱逐,因此,就算有某只红襟鸟发现锡箔纸可以啄破,其他的鸟儿也无法知晓。
相信
有两个人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在阳光下各持一把剑练习着。这时,其中一个人开玩笑说:“我要把你一刀砍成两半!”另一个很有信心且毫不在意地说:“好呀!试试看。”结果,血溅一地。阳光下,一对好友,瞬间成为仇敌。原来的好朋友,在友谊的阳光下,一个深信对方不会下手,另一个则确信他会避开……可最后,他们都错了。相信他人,可是该信什么呢?怀疑一切,同样是可怕的。
不经意间的收获
斐塞司博士有一个习惯,总是在午后坐在门前晒会太阳。一只母猫在阳光下安详地打着盹儿,那种悠闲、舒服的样子在斐塞司眼里看来真是好玩极了。每隔一段时间,猫都会随着阳光的转移而不停地变换睡觉的场地,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司空见惯,可是猫的这些举动唤起了斐塞司博士的好奇心。猫为什么喜欢呆在阳光下面?是光和热还是有其它原因?对,是光和热。猫喜欢呆在阳光下,那么这说明光和热对它一定是有益的。那对人呢?对人是不是同样有益?这个想法在斐塞司的脑子里闪了一下。可就是这个一闪而过的想法,成为闻名世界的日光治疗法的引发点。之后不久,日光治疗便在世界上诞生了。斐塞司博士,也因为一只睡懒觉的猫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祷告的手
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困惑了良久,两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彼此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学习艺术。丢勒赢了,得以继续学习。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几年后,丢勒成功了,他按照两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双原本优美敏感的双手的手指已经僵硬扭曲,遭到终生的损坏,再也不能灵敏地操作画笔了。
善是一种循环
一位香港母亲送两个孩子到英国上学。孩子要被送走隔离10天,她很难过。但她说:“我的孩子为此很烦恼,但不管怎样,我认为这对学校好,对学校其他学生好。”而把“非典”传染给英国第6例患者的那位香港商人,3月30日从香港飞到慕尼黑,再从慕尼黑飞到巴塞罗那,在那里辨别出出现了“非典”症状,但他为了生意,接着再飞回法兰克福,又从法兰克福飞回香港入院治疗。现在,香港当局不得不全球通报,呼吁他乘坐的7个航班上的乘客和机组人员都赶快与医生联系,留意身体状况有无变化。曾经很多人嘲笑香港人带口罩是紧张过度,但香港人说:第一,我戴不戴口罩,关你什么事?第二,我戴上口罩,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
宽窄都是路
禅师有两个弟子,每天早上,两个弟子都要去山下村东头的路口边挑两担水。起初,两个弟子都沿着山上的大路走,半个小时后即可返回。有一天,小弟子发现了一条通往山下的近道,沿此而去,只需20分钟即可返回,只是路面崎岖、坎坷,所以很少有人走。两个弟子就这样每天挑水,小弟子坚持走小路,大弟子坚持走大路。直到有一天,寺院来了第三个弟子。令禅师意外的是,第三个弟子每天总是最先完成挑水任务的,两位师兄不论如何,总是赶不上。这天早上,禅师便问第三个弟子是如何超越两位师兄的。弟子淡淡一笑,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在第一担水走小路,第二担水走大路罢了。因为小路容易因洒出水来而变滑,第二次就不能够再走。而大路早上挑水的人多,由于第一次节省了时间,正好赶在了他人拥挤的缝隙,从而节约了时间。”禅师一想,会心地笑了。
事实胜于雄辩
从前,大马士革有一位酋长,人们都很尊重他,因为他充满智慧,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他是否是个好人。一天下午,一场建筑事故导致酋长和他妻子居住的房子倒塌了。邻居们不顾一切地开始在废墟上挖掘,他们最终找到了酋长的妻子。酋长的妻子说:“别管我。请先去救我丈夫,他当时就坐在那里。”邻居们根据她的指点,将那个地方的碎砖石搬开,找到了酋长。酋长说:“别管我。请先去救我妻子,她当时就躺在那里。”
天下第一名马
白龙马随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名动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马”,众驴马很是羡慕。于是很多想要成功的驴马都来找白龙马,询问为什么自己这样努力却一无所获。白龙马说:“其实我去取经时大家也没闲着,甚至比我还忙还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过我目标明确,十万八千里我走了个来回,而你们在磨房原地踏步而已。”
如果A弦断了
在巴黎的一场音乐会上,著名音乐家欧尔·布里发现小提琴的A弦突然断了!千百个聚精会神如痴如醉的人们正在倾听,他别无选择,只能用另外三根弦继续演奏。整场音乐会天衣无缝,甚至超越了平时的演奏水平。终场时,欧尔·布里高高举起小提琴,那根断掉的弦飘荡着,让台下观众更加掌声雷动,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崇高敬意!事后记者采访欧尔·布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就是人生!如果你的A弦断了,只能用其他三根弦演奏。”奇怪的是,上帝往往青睐于那些断了A弦的人们。比如海伦·凯勒,这位又盲又聋的女士在美国史上写下了出色的一笔。她不仅仅是断了A弦,而是只剩一根弦!
扛船赶路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的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着船赶路吧!”“什么,扛着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
两只狼
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一狼大喜。另一狼不解地问:“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一个方向飞奔而去。“你去干什么?”那狼不解地问。“我得设法把这个消息转告给羊。”飞奔的狼回答说。具备了透过“草”看见“羊”的能力,狼才能成功地捕获更多的羊。
经营好自己
北京有一位修钢笔的老人,在寸土寸金的王府井有一间产权属于自己的铺面,但生意惨淡,每月收入仅两千多元。有人劝他:“你把铺面出租了,每月租金就有五千多元,自己还省心省力,为什么非要自己经营呢?”老人说:“我也不是傻子,这一点明白账我能不知道吗?可我如今干的事,不仅是经营生意,也是在经营我自己。每月我少了三千元的收入,并不影响我的生活质量。我若闲下来没事干或干我不喜欢的事,我就受不了。我这儿是全北京唯一专修钢笔的铺面了,喜欢钢笔的北京人大多都知道我,我能为那么多的人服务,这不比我一个月多挣几千元钱更重要吗?我活了七十多岁,知道我最需要啥。”
越放野羊越多
天黑了,牧羊人张三和牧羊人李四在把羊群往家赶的时候,惊喜发现每家的羊群头数都多了十几只,原来一群野山羊跟着家羊跑回来了。牧羊人张三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丢呀。于是扎紧了篱笆,牢牢地把野山羊圈了起来。牧羊人李四则想:待这些野山羊好点,或许能引来更多的野山羊。于是给这群野山羊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草料。第二天,牧羊人张三怕野山羊跑了,只把家羊赶进了茫茫大草原。牧羊人李四则把家羊和野山羊一起赶进了茫茫大草原。到了夜晚,牧羊人李四的家羊又带回了十几只野山羊,而牧羊人张三的家羊连一只野山羊也没带回来。张姓牧羊人非常愤怒,大骂家羊无能。一只老家羊怯怯地说:“这也不能全怪我们,那帮野山羊都知道一到我们家就被圈起来,失去了自由,谁还敢来我们家呀!”
砍掉那棵苹果树
有一个人家,院里有一棵很大的苹果树,到秋天,这些果实采摘下来卖掉,恰好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用。父亲去世后,儿子继续依靠这棵树生活,但所得也仅够温饱,儿子渐渐地不满足了,想要去大地方闯荡。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毕竟这棵树能保证他过着有吃有穿的生活。他每天都被两难的选择折磨着,终日痛苦不堪。终于有一天,他拿起一把斧头,把那棵苹果树砍倒,只身来到一座大城市寻找出路。他从饭馆跑堂做起,一边干一边学。三年后,他自己当老板开起了小饭馆。因为路子熟,加上待人热情,所以他的小饭馆生意很不错。又过了两年,他又在城区的中心地带开了一家酒楼,生意更加火爆。
一个小石头
山野中的一颗美丽的小玉石,很羡慕被运到城市里做了珠宝的翡翠玛瑙。后来它也被运到城里,却和普通小石子一起铺成了路。有一天,一位贵夫人的一枚小宝石丢落在它身边,小玉石羡慕地说:“你有多幸福呀,每天光彩照人!”小宝石说:“我有什么好呀,被打磨得失去了天性,整天被人玩弄,我倒羡慕你呢!”话音刚落,小宝石就被人捡走了。小玉石若有所悟,从此以后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