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候看课本说月球上能看到长城
——事实上如同人从50米外的距离看一根头发丝……
2兔子应该吃胡萝卜
——养过兔子都知道,很少有兔子吃。
3电视电影里常见的,某黑社会“专家”拿根手指蘸白色粉末尝尝就知道是毒品
——如果真这样做……那是找死,纯度越高死得越快。
4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原话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但这1%的灵感远远比99%的汗水重要”。
5老师常用“吾生有崖,而知无崖”教育我们要好好读书
——其实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无崖,以有崖求无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其实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民可,则使由之;不可,则使知之。人民能做的事,由他们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让他们知道不能做的原因。古代没标点害人啊……
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其实写的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可怎么活啊,现在成夫妻关系的了。混乱……
8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报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来我们一直在断章取义。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报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9无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作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
编者提示:谣言经过长时间和大范围的流传竟成了常识,这对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课文也不无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