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74

[ 雷冬梅 文选 ]   

三点导读

◇ 雷冬梅

  美点赏析
  
  读罢短短几十字,先是开怀大笑;待细细把玩,顿觉妙趣横生,不禁拍案叫绝:“奇哉,此文!”
  奇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侧面描写艺术。鼠画如何逼真?作者只字不提,不着一处正面描写,而是借一只猫、一群猫的馋涎欲滴侧面表现、层层烘托:为什么“轴必坠地,屡悬屡坠”?原来是猫夜夜不辞辛劳,一次次抓扑进攻,这是第一次。第二次虽着笔于猫,却分明衬托那鼠画竟逼真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第三次写猫,更为传神。等到主人举画欲挂时,它竟“踉跄逐之”。连续三次写猫,似已将鼠画逼真写尽,而“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再加烘托,实在出人意表。全文处处写猫实则处处写鼠画,次次写猫实则逐层递进地将画之逼真推到极致。这就是高超的侧面描写,它不仅是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更能唤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以无限“空白”激发读者的“再创造”,从而彰显巨大的审美价值。
  说它是奇文,还奇在“尺水兴波”,情节腾挪跌宕,曲尽其妙。“东安一士人善画”,如何善画?作者便按下不表,不续一字,而悬念自生,引人入胜;“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似平易写之,水波不兴,恰是一个巧妙铺垫,为后文有力蓄势,正因其“漫悬”,自有“屡悬屡坠”,自然“令怪之”,于是如风行水上;一句“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则波澜顿起,令人恍然大悟,开怀一笑;“逮举轴,则踉跄逐之”则推波涌浪,再掀波澜,令人捧腹大笑;而“以试群猫,莫不然者”如神来之笔,在波涛翻滚中掀起高潮,足以惹人前仰后合;就在此时,文章却在县令的“始知其为逼真”中戛然而止,我们却意犹未尽,似入奇峰幽谷,一路迤逦,别有洞天,不禁流连忘返。
  
  难点指津
  
  《鼠画逼真》虽是一则通俗的文言文,但构思精巧,惜墨如金,遣词用字,精练传神,如何品味其炼字的佳妙成为鉴赏本文的难点。
  本文中有多处炼字,值得品鉴。一是“漫悬于壁”的“漫”字,是“随意,随便”之义,如“漫不经心”、“漫卷诗书喜欲狂”都是这种用法。仔细体味,一个“漫”字足见县令最初对鼠画的轻视态度,与结尾“始知其画为逼真”构成鲜明对比,从侧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鼠画逼真”、“士人善画”。二是“令怪之,黎明物色”的“怪”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认为……奇怪”,一个“怪”字,承上启下,巧妙设伏,既是“屡悬屡坠”的必然,又是探明鼠画真相的动因,引人入胜。三是“逮举轴,则踉跄逐之”,“逮”即“等到”、“及”,如《陈情表》中“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成语“力有未逮”都是这种用法。“踉跄”,此处应是猫跳跃捕捉的样子,这一精巧的动作细节,越是写出猫之穷追不舍、糊涂痴迷,就越能侧面烘托“鼠画逼真”。作者高明的炼字艺术不胜枚举,一旦突破了如何鉴赏字词这一难点,我们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尽情领略其中的无穷意趣。
  
  考点训练
  
  一.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2.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
  二.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令怪之”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附:参考答案
  一.1.注意落实“爱”与“漫”的解释,此处“爱”译作“珍惜”。
  2.落实“逮”、“踉跄”、“然”之外,还应注意“以(之)试猫”的省略补充。
  二.B

三点导读
目录

  •  / 方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