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乡的孩子们,偶尔会听老人们说起,从屋檐的最后一片瓦被覆上的一刻开始,它便开始了守候。
奶奶的家在一个偏远的村庄,一条绵延的河,几千年不变地缓缓流淌着山水的宁静。家乡的老人们总是会搬了竹椅,坐到奶奶家的宽大而古老的屋檐下。时常下起的小雨,点滴在青灰色的石瓦上,刻画着岁月流过的痕迹。老人们的一天,便在屋檐下,伴着落下的雨滴,安静而祥和地流过。
(二)
水乡的秋天,多雨。
不知不觉,细细的雨从天上飘落。雨点在瓦上碎成珠,又顺着屋檐缓缓地流成线,在地上淌成片。老人们总是能在下雨的时候找到合适的事情。老人用岁月堆积的智慧,深刻而简单。屋檐下,奶奶拣着菜,听老人们聊起了城里的事情。城里?那是个什么地方啊?会比我们村子还好?奶奶刚想问问身边的老人,便看到雨中一群熟悉的身影,朝着这边跑了过来。小虎和他的玩伴们,一溜烟儿冲进了屋檐下,打断了老人们的的话题。奶奶拉住满身泥巴的小虎,笑了笑,却又责骂孩子:“又跑到哪儿疯去了?看你一身脏成什么样。”机灵的小虎听了这话,突然从口袋里拿山一粒田间摘来的小小的果实,塞进奶奶的嘴里,让她说不出话来,引得身旁的老人都笑了起来。
这样的一天,便在老人和孩子的欢笑中,来到了傍晚。
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回到了村里。小虎的爸爸没有像往常一样先进屋喝一大碗的茶,再拿上衣服去河里爽爽地洗上一澡。而是坐在门槛上,兴高采烈地对奶奶说:“妈,我们决走秋收以后去城里打工。今天二狗从城里回来了,跟我说城里很大,四处招收工人,工资也很高。他还拿出几张崭新的100大钞晃啊晃的。看他得意的样子,我也想去打工。到了年底回来,还能把小虎上中学的学费交齐了呢。”
“打工?在家安安分分种田不是很好么?你们在外面碰到意外怎么办?”奶奶停下了手中的活,疑惑而担忧地看着他,脑海里浮现出刚才老人们的谈话。爸爸向着河的另一边望去,远处的山脚下隐约有车驶向另一个方向。“我们两个人可以相互照顾到,而且二狗答应帮我介绍个好工作。”
(三)
一天又一天,时间在墙上古老的指针间静静地流过。
小虎去了10里外的中学读书,儿子已经去城里一个月了,只是在三天前的下午托了熟人回来报了平安。
深秋了,奶奶依然在破晓之前起身,一个人走到屋檐下,四周是夜的沉寂,悠远的鸟鸣早已消失在了夜空中。天空又下起烦人的雨。屋檐下,依然会有老人们的说话声打破雨中的宁静,可奶奶的声音却在老人们中渐渐少去。只有凝滞的目光,越过那条小河,望着远方。冷冷的风吹过奶奶愈发苍老的面庞,奶奶就这么站着,在屋檐下投下单薄的身影,不知道站了多久,也不知道还会站多久。只是很偶尔的,奶奶会听到另一个老人用似曾相识的语气说:“我家的娃,决定出去打工了……”这时奶奶的耳边就会回响小虎兴奋的声音:“我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去书上说的外面的世界。那里很大很大,有很多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
绵延的雨不断地从屋檐落下来,在地上勾勒了一条越来越清晰的直线,一条奶奶永远也跨不出的线,将世界隔成两半。
……
不知道过了多久,老人还是会在每一个下雨或者不下雨的日子一个人守在屋檐下,没有言语也没有笑容。独守的屋子,在背后阴森得有如灰色的坟墓。屋檐下的那条被雨水冲刷的线条,是一座村庄不曾迈出也无力迈出的线。
灰色的屋檐下,常常会有老人提起,从屋檐的最后一片瓦被覆上的一刻开始,它便开始了守候。
只是,那些曾经睁大了眼睛,细细地听着这句话的孩子们,都去了哪呢?
学校:浙江金华第一中学
导师:郭焕杰
点评:屋檐下隐匿着奶奶那双期盼守候的眸子,望穿秋水。文章讲述了小虎离乡念书,父亲进城务工,而奶奶独守屋檐的故事。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清晰了然。缓缓的节奏下流淌着浓郁的亲情。正如文中反复写道:“从屋檐的最后一片瓦被覆上的一刻开始,它便开始了守候。”守候的不仅仅是归来的人,还有母亲对孩子沉甸甸的爱。(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