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99

[ 刘荆陵 文选 ]   

本月阅读模拟题

◇ 刘荆陵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0分,每小题5分)
  
  丝绸之路能更名吗?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
  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汉代中央政府统治西域,为玉石进入中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与之相似,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丝绸之路”应该更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是由西方人首先提出来的。
  B.至今无法证明丝绸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货物。
  C.考古资料证明玉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
  D.“玉石之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对中原甚为重要。
  2.对文中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B.“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C.“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玉石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D.“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考古表明,至少在商代,玉石已经成为运送在“丝绸之路”上的一种重要的货物。
  B.“丝绸之路”虽然举世闻名,但它运送的重要货物不仅是丝绸,因此很有更名必要。
  C.“丝绸之路”与“玉石之路”在命名上的差别,实质上是命名者的文化背景的差别。
  D.由于双方存在无意识的差别,致使汉、藏学者对“茶马古道”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出土文物和“玉石之路”的考察表明,自古以来,玉器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根据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起码从宋代开始,藏族人民就有爱好饮茶的习惯。
  C.由于“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所运送的货物并不同,因此两者的知名度也就不能相提并论。
  D.李希霍芬、李旭和格勒等的“命名”现象说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离不开各自的文化背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一10题。(32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2分)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日:“《春秋》先内后外,《诗》云‘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还,以病免。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竞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①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注释]①班:分。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愆:过失。
  B.辟大司徒侯霸府辟:征召。
  C.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伤:悲伤。
  D.坐臧千金,征还服法坐臧:犯了贪赃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意遂于道解徒桎梏②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
  B.①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②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
  C.①建父闻之,为建设酒 ②民防广为父报仇
  D.①刑于寡妻,以御于家邦②意亦具以闻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甚贤之,遂任(意)以县事。 B.(意)诏部徒诣河内,时寒冬。
  C.与克期(徒)具至,无或违者。D.(意)不忍加刑,遣令(建)长休。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表明钟离意“仁于用心”的一组是。( )
  ①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②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
  ③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 ④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
  ⑤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⑥遂令建进药而死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离意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由于钟离意勤政爱民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在遣送囚徒到河内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弘农县令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给囚徒做了棉衣后,就写信向光武帝汇报此事。
  C.钟离意押解囚徒时敢于打开囚徒枷锁,听任他们随意走动;不给盗窃犯檀建加刑,遣送他长期回家休假;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等。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钟离意担任尚书,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由于办案有功,显宗下诏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非但不谢皇恩,反而把所赏放在地上不予接受,表现出一身正气。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①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②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③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④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
  翻译:①
  ②
  ③
  ④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早梅/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②
  [注] ①齐己:唐代诗人,早年曾热衷于功名仕进,然科举失利,不为他人赏识,时有怀才不遇之慨。②望春台: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1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2.颈联中“一枝开”是本诗的点睛之笔。若将“一枝”改为“数枝”可以吗?为什么?
  答:
  
  13.试题为“早梅”,通篇虽无“早”字,但每联都体现了“早”字,请作简要赏析。
  答:
  
  14.此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每小题5分)
  
  浪淘沙/欧阳修
   把酒祝①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②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祝:祈祷。留住春风之间。②紫陌:京城郊外的道路。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16.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简析之。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6分)
  武汉的浪漫
  刘醒龙
  资料里说,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汉有一百几十座湖泊,可是现在能统计出来的只剩下二十几座了。守着一条十万年也不用愁它会没了的长江,有得水喝有得澡洗,很多年里我们浑然不觉它存在的意义,直到九八年那场大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时,大家才突然想起湖泊的好处。可那么多的湖泊竟然不见了,连一片水洼一丝雾气也没留下。结果只好让洪水涌上街头,使汽车在浊浪中飘浮成船舶,使大街在儿童的戏水中异化为游泳场。回想起来湖泊的消失曾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久了也就司空见惯,甚至还没等到它消失,就不大记得它波光粼粼的样子,以为它本来就是这般模样。湖泊毕竟不是自己家的水盆水桶,什么时候丢失了,心里都有数。花多大价钱,去何处重新买回也心中有数。湖泊变成历史资料、变成由一座座高楼垒起的碑记深处的往事,我们才想起来,然后开始寻找造成湖泊丢失的原由和肇事者。
  实际上丢失湖泊的事主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
  没有湖泊的城市性情总难天成。就像日常里见到的一些女子,纹细了眉的妩媚,搽厚了唇的炽热,填高了胸的丰满,见着了也能心动。城市失去水色以后,宛若一个五年病龄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能在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夜色中假借着霓虹,掩饰光天化日之下的焦黄与土灰。用酒吧,用迪厅,用多星级的酒店咖啡,用比云彩色调还夸张的衣袂裙带,还有长街马路上视人群为无物的长吻,硬生生地撑起点缀起城市时空的浪漫。城市固执地用钢铁、沙石和水泥不断地膨胀着自身,千姿百态的湖泊被挤压成一条下水道加上一条自来水管,以此作为自己的血脉和肠道,那本该昂扬着的精神与气韵也被溶解在这些锈蚀斑斑潮湿的空间里。这样的无奈,决定了城市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粉饰,以此来脱胎换骨。在电光人气的感染下,矫情的城市仿佛真的风流倜傥起来。我们都不喜欢矫情,可我们时常不能分辨这种东西,总是将它作了真情。霓虹灯下的美丽其实很靠不住,它不是真实,充其量不过是在暴发的物质基础上的奢侈。
  从远古进化而来的条件,决定了人的基因里永远包含着对水的依恋。城市的初始,何曾远离过河流湖泊!城市壮大了,人的雄心也起来了,湖泊再大再秀丽也只能乘上白云黄鹤飘渺西去。幸亏东湖比人的雄心大,也幸亏还有一条更大的长江,我们的城市才不至于彻底地失去迷人的神采,以及那些能焕发出浪漫风情的神经末梢。也许还因为这些江湖太出众了,最愚蠢呆笨的人都能感受到它那神韵的不可替代,从而将其改造山河的巨手挥向了别处。
  一座西湖让杭州城的古今完全沉浸著名诗画里,一座东湖更让武汉三镇英姿横空出世。从西安来的一位朋友面对着我们的东湖,就像我们面对大海一样,他喃喃地说,这那里是湖,分明是海嘛!那一刻里我突然很惊慌,如果没有东湖别人还会为这座城市惊叹吗?在香港,我曾经在不同的光艳下数度长时间地打量着那闻名于世的浅水湾。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真正动人的是那一湾多彩多姿的海水。水的浩荡壮阔让城市总在引为骄傲的那些矫情的东西变得微不足道,仿佛虚化了,林林总总的建筑物看不大清楚时,反而获得了它本来没有的灵魂,并使那只是为了扩大消费的浪漫城市,变成了能够驱动精神的城市浪漫。在浅水湾在西湖我都曾遐想,如果城市的湖泊没有消失,一处处的浅水湾也许就在我们的街头巷尾。没有湖泊的城市里,女人往身上喷洒再多的香水也闻不到自己的芬芳,她们想不通香港那儿流行的品牌,为何在自己身上不吃香,她们朝思暮想遥望南方,就是没想到宽阔水面升腾起来的甘露,是香水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双秀目!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窝笑靥!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只美脐!
  对于城市,湖泊是一封永远也读不够,越读越不懂,越读越深情的情书。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在大连遇上一场空难,从破碎的麦道飞机里再生一样逃脱性命出来,内心深处的阴影让自己的目光看着哪儿都是可能的陷阱,举手投足之际虽然胆不颤心不惊,却也离此不远。那样的时刻,朋友们拉上我去了远郊的道观河水库。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水,蓝处像蓝,绿处像绿,纯洁就是纯洁,情愫就是情愫!水面很宽,那天早上,船将我们载了几里后,一群男人的打赌看谁能游回去。突然之间我站起来扒光了衣服,在众人的一片拦阻中,越过船头跃入水中。后来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驱使我如此冲动!大湖大水对我已是久远的感觉了,很多次在遥望它们时我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不太可能有横渡的能力了。事实的结论是我并没有太为难自己就做到了。独自从岸边的水里站起来,心中的阴影已经不见了,回望那已成彼岸的模糊景物,蓦然觉得从此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自己。水性的一切太有魅力了,城市也是如此,有了湖泊作为灵气,千里万里千载万载也有人潮奔涌而来。为水而去的人,水最终送给了我们一世绝代的情缘。
  浪漫本是生命体之间互为区别的光彩之处,城市物化的遮蔽,消褪了它的本色。一群群人行走在大楼与大街之间,无论怎样地特立独行也还是各类人在各自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洒脱早就在这类角色的确定之中。只不过有了某种法则的规范,但凡在这合适的空间里,明丢一个媚眼,暗赴一个约会,就都被归在浪漫的范畴里,让浪漫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与托词。回头再看那位用诗的意境来设计一个国度的毛泽东先生,对长江的十二次横渡,何只是极目楚天舒!在那些被江水泡着的时间里,只有将他认作是一位浪漫王子,才能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一点正是他从此不被人忘记、不被人混淆的地方。在阳台上听渔舟唱晚,出门数步就能凭着江涛闲庭信步。城市生活里应该重现往日湖泊的辉煌!不只是为了在洪水来时帮忙多蓄几场渍水。湖泊的清凉正可以平熄城市虚火,抹去躁动,扬起真性情。好水如天命,面对水时人能感应到过去未来的真实与预兆,并将生命的底蕴焕发出来,这时,灵魂里的浪漫就可以同城市交融在一起。那样的城市会很动人,当然,那样的灵魂更动人。
  17.作者说:“实际上丢失湖泊的事主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结合全文,请阐释“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的含义。(6分)
  答:
  
  18.第四段中写道:“并使那只是为了扩大消费的浪漫城市,变成了能够驱动精神的城市浪漫。”这里的“浪漫城市”与“城市浪漫”有什么区别?(5分)
  答:
  
  19.本文是写“武汉的浪漫”,但作者为什么却要写自己在道观河水库游水的经历?(8分)
  答:
  
  20.文章结尾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7分)
  答:

本月阅读模拟题
目录

  •  / 方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