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45369

  

三点导读

◇ 谭 琳

  美点赏析
  
  这是著名作家池莉写的一篇文章,不仅文字中洋溢的生活情趣令人怦然心动,其所阐明的哲理更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先说文字。简练传神之余不乏生动活泼。写外婆屋后的园子:“蜂飞燕往”,“蝶飞蚓爬”;写黄先生的园子:“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皆寥寥数词,而园内热闹非凡之景已跃然眼前;写作者萌发养花之心:“头脑轰地发了热”,“一连好几日,提只篮子与小桶,四处挖湖泥”,“凡遇上了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种上花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活脱脱的一股孩子气,叫人忍俊不禁;而后面“抱瓮执锄”“盘桓灌溉”几笔写出黄先生田间劳作之辛勤与愉悦,“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指点花木,课晴话雨”绘出文人墨客聚会之盛况。这些语言无不活泼灵动、富有生活气息,如一群文字的斑鸠在生活的丛林中翩翩飞翔。
  再说哲理。精辟、深刻,引人深思。“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这道出了多少人间的至理!日子行云流水般飞逝而过时我们常常疑惑:为何付出了努力却创造不出成绩?池莉的话让我们醍醐灌顶:“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原来,“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孔子一生谋教育,秦始皇一生图霸业,李时珍一生纂“本草”,曹雪芹一生谱“红楼”,做好一件事便够矣!池莉曾说:“我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花朵的生活方式,自然开放。”花朵一生只做一件事:开放,所以池莉一生只做一件事:写作。由此可见,她的“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其实是多么高的人生智慧啊!
  文字精美,说理精辟,再加上对比手法的运用、叙事与议论的结合,都增加了文章的意蕴,使读者一路读来既享唇齿生香之美,又得深刻睿智之感。
  
  难点指津
  
  本文是一篇说理散文,如何使阐述之理令人信服是一大关键,作者由事入理,不仅把道理讲得令人心服口服,而且还设置了一个很好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作者巧妙设下的“三疑”与“三答”。
  文章开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直接入题,从反面着笔,让读者顿生疑惑:为何多少聪明人一生都搞不好一件事?此为一疑。
  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作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于是有了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但一番辛勤忙碌后却无所收获,这是为何?此为二疑。
  作者找《花经》来看,本欲寻找养花失败之原因,可看后居然决定不再养花了,这又是为何?此为三疑。
  再三设疑,让读者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吊足了胃口。
  待讲述了黄岳渊先生的经历后,作者道:“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已,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这时读者方才明白作者为何决定不再养花了。这是一答。
  紧接着作者又道:“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意思即一时的心血来潮是养不好花的,解释了前面作者养花无所获的原因。这是二答。
  再接下来,作者又谈了自己的感悟:“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回答了文章开头“多少聪明人一生都搞不好一件事”之疑。这是三答。
  这“三疑三答”潜伏文中,使文章看似随意,实则匠心暗具,其构思之精妙,令人叹服。
  
  考点训练
  
  1.结合前三段,简要概括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过程。
  2.作者查看《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黄岳渊先生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是就什么事而言的?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4.池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抒写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而世界上的确又有很多人是多才多艺的。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附:参考答案
  1.小时候对花草十分着迷;渴望养花种草;在有了公寓如愿后高兴、欣赏;结果不理想后疑虑、苦恼;读了《花经》后淡然放弃。
  2.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
  3.(1)是就文人经商、养花弄草、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作家在写作之外做的事情而言的。
  (2)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作家一生做好写作这一件事就行了,应该对这之外的事情减淡兴趣。
  4.略。

三点导读
目录

  •  / 方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