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纵观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重点的板块,同时,也一直是学生感到最没有把握的内容。尽管很多老师在现代文阅读复习和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方面花了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复习不得法,致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缺乏了恰当的复习策略。因此,必须采用恰当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高考现代文阅读题的能力。
策略一:着眼整体,建立阅读的全局意识
着眼于文章的整体,从宏观上居高临下驾驭文章,通过分析文章抓住中心信息,再紧扣中心信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这是考场解题的基本的策略。
所谓整体阅读,是说通过阅读能抓住中心信息,从整体上把握语料。至少包括如下几项:
①内容——所写事件、所述道理、所抒情感。
②立意——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态度。
③构思——作者实现其立意的手段、技巧。
④结构——布局谋篇的顺序,段落之间的关系。
同时,不同的文体又有不同的要求。阅读科技文,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的内容及其特点,对象的价值及其作用,说明的顺序、方法等;阅读社科文,应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明确议论说理的角度与论证结构,把握语言特色与文体风格等;阅读文学作品,要从作品的体裁特点出发,弄清作品写作内容(什么人或事),把握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策略二:明确思路,重点提高分析和综合能力
分析:即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当我们根据需要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时,分析便已开始,许多所筛选出的信息只有经过我们合理分解,才能与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综合:即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部分之间各个部分、个别特征、各个方面结合起来思考的过程。信息的整合,文章中心意思、作者观点和态度的把握等都需要综合能力。综合需要分析为基础,分析透彻到位了,综合才能水到渠成,在综合思考上之所以出问题,往往是分析存在不细致造成的。
分析、综合是人们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最基本的方法,考生做语文试卷中多数题目(个别识记题目除外)都要使用分析、综合的方法。一般地说,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认识,信息的筛选,多用分析的方法;而对信息的提取,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则需综合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考现文阅读试题中,随鉴赏评价内容的加强,有时“分析、综合”不单是“手段”“方法”,而是作为“目的”出现在考题中。如2005年福建高考题,第16题要求从“从取材和语言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赏析”,这类题目虽然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但同时也直接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策略三:强化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层级的训练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的省市卷,都加大了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的考查力度。其命题表述多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好处)”等。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这样做更能体现对文艺作品阅读能力考查的特点。可见,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已成为一个重点,而且鉴赏、评价考测的分值也高。07年课改省区卷还考探究能力题。因此,这两种层级能力的训练必须强化。
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首先应了解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因各自的特点不同,阅读理解也各有侧重。小说阅读就是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明确小说的主题,体会小说的表达技巧;散文的阅读则需揣摩作者通过怎样的表达技巧,传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等。
探究能力的考测包括三个考查点:一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的意蕴;二是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三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在训练学生解答探究能力中,要让学生明确不同角度和层面的发掘必须要依托文本,注重点面结合。强调发掘其中的时代特征和反映出的人生价值。能够通过研究文本的疑难问题,根据自己的现实积累提出见解。
同时,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例如,不同的鉴赏内容,其评价标准不同,如选材、组材是否典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恰切,前后照应是否合理;表现手法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连贯、得体、是否简练、生动、丰富多彩等。
周珺红,教师,现居海南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