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0年第6期 ID: 141429

  

仿写种种促创新

◇ 陈劲松 刘娜拉

  所谓仿写,就是仿拟佳词妙语、名言警句、精美语段、精美诗文的格式和技法写出新的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读写综合训练形式,或者说,是一种“用旧瓶装新酒”的训练形式。仿写绝不是抄袭,不是生搬硬套佳词妙语、名言警句、精美语段、精美诗文的内容,而是积极学习其格式和技法,从而仿造出表现新内容的美妙词句、段落和篇章来。仿写包括仿词、仿句、仿段、仿篇等四种训练形式。笔者认为,这四种仿写训练都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能促进学生读写创新思维习惯与写作创新技能的养成。
  1、仿词训练促创新
  仿词是为使语言生动活泼,仿照现成的词语,依据具体语境临时创造出新的词语的一种修辞法。仿词训练是仿写训练的一种基础训练形式。它既能创造新词、丰富词汇量,又能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培养创新技能。某报纸的一篇关于防火安全的新闻评论,仿照“防患于未然”一语拟写其标题为《衡阳大伙能否防患于未燃》,巧用仿词拟标题,极具冲击力,能引人注目和深思。毛泽东曾仿照“八股文”一词创造了“党八股”、“洋八股”等词语。我们也可照此仿造出“校八股”、“班八股”等词语。依据成语“谈虎色变”,结合不同语境,可仿造出“谈‘非’色变”、“谈‘禽’色变”、“谈‘星’色变”、“谈‘性’色变”等成语。依据成语“望洋兴叹”,可仿造出“望书兴叹”、“望车兴叹”、“望房兴叹”等成语。仿照“因地制宜”可仿造出“因土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等成语。类似例子不胜枚举。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说话作文时运用仿词技法,就能促使他们创造新词来表情达意、丰富词汇量,使说话作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培养其活用词语的创新技能。
  2、仿句训练促创新
  仿句训练是仿拟名言警句、传神妙句的格式写出新句子以表现新内容的仿写训练形式。仿句题是近些年来中考、高考语文试题中常见的受欢迎的一种语言学用题型。因为它既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感),又能考查他们的创新思维习惯与读写创新技能。所以,这种题型受到了命题者、研究者和一线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纷纷参与研究实践。追根溯源,仿句其实是我国几千年来学习借鉴运用语言、写诗作文、求异创新的一条成功经验。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仿拟庾信《华林园马射赋》中的句子“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写成的。仿句比原句意境开阔,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美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这就是一种创新。而当今语文教育专家李镇西先生在《教育表达:朴实·诗意·形象·激情》一文中谈到教育现象可以激情地评说时,又仿拟王勃的名句仿造出“理性共激情一色,严谨与热诚齐飞”的句子来形象表述作者的观点,这也是一种创新。我们在日常的口语交际和写作中,如果能自觉地仿造灵动恰当的警句来表情达意,也会别具风味。例如,在谈到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的野心时,就可仿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句仿造出“袁世凯野心——路人皆知”的语句。在陌生人感谢你的帮助时,你可以仿照“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诗句,用“相助何必曾相识”来回答。在讽刺那些媚上欺下的干部时,可仿照鲁迅的名句,用“横眉冷对老百姓,俯首甘为领导牛”来表达。报纸可仿造“怪事难事不平事,事事关心”作为“舆论监督栏目”的名称。仿造“不拘一格育人才”作为报道某校有教无类、多元化培育人才的新闻标题。仿造“锣声鼓声爆竹声声声入耳,桃树李树杏花树树树争春”作为春联……
  仿句训练的形式多样,按形式和内容的要求来分,主要有填空式仿写(填词、填句)、续写式仿写、扩写式仿写;按训练难度来分,主要有三种方式:仿指定格式和话题造句,仿指定格式、不指定话题造句、仿指定格式、结合文意造句;按训练格式来分,主要有仿写修辞句、仿写关联词式复句等形式。这方面的中考、高考复习题、考试题比比皆是,此不赘述。
  通过形式多样的仿句训练,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联想想象能力等语文实践能力与读写创新思维习惯,必定会与日俱增。
  3、仿段训练促创新
  仿段训练即模拟典型的精彩语段的结构形式或修辞方法、构段思路仿写出表现新内容的构段训练形式。这种训练,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构段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们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背诵第二自然段描写迷人的百草园之后,再仿照本段“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这个句式写一段话。内容不限,可以写景,可以写人,可以记事,也可以抒情说理,但整段话的话题要一致,意思要连贯完整。结果,学生写出了丰富多彩的鲜活语段。引导学生品读本文第七自然段描写雪地捕鸟的游戏之后,要求学生仿照本段用一连串动词写捕鸟过程的方法写一段话,描写自己玩过的一个游戏的全过程。学生同样写出了五花八门、妙趣横生的描写游戏过程的语段。这样的仿段练习同样是一种创新。在引导学生品读了朱自清《春》的最后三段后,可从“夏天”、“秋天”、“冬天”中任选一个陈述对象,仿写一个排比比拟段,以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形象地表情达意等创新技能。在拟制2005年恩施州课改实验区现代诗欣赏题时,有一道题就是要求考生仿照汪国真《我不期望回报》第2节诗“如果,你是湖水/我乐意是堤岸环绕/如果,你是山岭/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的修辞、句式和内容,仿写一节诗。考生可以仿写成“如果,你是明月/我乐意是你身旁的星儿闪耀/如果,你是鲜花/我乐意是绿叶伴你天荒地老”等等富有诗味、意境和创意的诗节。类似的仿写段落(诗节)题,能综合高效地检测出考生诗歌创造性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形象含蓄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仿写的过程也就是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
  就内容而言,仿段训练可分为仿写写景段、仿写写人段、仿写抒情段、仿写说明段、仿写说理段等;就形式而言,仿段训练可分为仿写典型句式段、仿写修辞活用段、仿写结构方式段等。无论哪种仿段训练,模仿的只是构段形式,创新的则是构段内容。
  仿段训练虽然在目前语文教学中还不多见,在中、高考复习考试题中也不多见。但今后将有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和命题人关注与亲睐的发展趋势。
  4、仿篇训练促创新
  仿篇训练就是模拟古今中外名诗佳文的谋篇布局或语言风格仿写出新诗文的训练方式。如果能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仿篇训练,定能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能力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有《塞下曲》四首,其中第三首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依旧有盛唐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多少年来此诗广为传颂,并被选进中小学语文课本中。
  我国能诗善文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却认为该诗对事物的描述违背了北国风光的自然规律,甚至犯了常识性错误。为此曾仿《塞下曲》写了一首五言诗质疑卢纶诗。诗曰:“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飞。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华罗庚的诗亦庄亦谐,疑得有道理,问得也自然。
  大诗人郭沫若读了华罗庚的质疑诗后,也仿《塞下曲》以诗作答。诗云:“深秋雁南飞,懒雁慢未随。忽闻寒流至,奋翅连连追。”郭老这首微妙的释答诗谐谑间作,极具巧思。高明之处是既默认了数学大师质疑诗的观点,又不排斥卢纶诗所写的是一个特例以及其精彩的艺术特色,亦可谓兼容并包,两全其妙。
  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乔冠华和符浩在谈起林彪一伙人叛逃在温都尔汗坠机丧命之事时,额手称庆。符浩不禁吟起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乔冠华沉思了一会说:“贾宝玉不是说新编不如述旧吗?我就把这诗略加改动,你看如何?”他吟道:“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乔冠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另有李白、鲁迅等人诗仿《黄鹤楼》的轶事,此不赘述。
  诗仿《塞下曲》《黄鹤楼》,说明了一个道理:为数相当的诗歌,有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借他人通俗的语句,装置新的内容,构成新的意境,也是一种创新。
  有人在品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后,写出了一些新颖绝妙的仿拟之作。如易和元的《才不在高——仿<陋室铭>》:“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斯人!”仿拟之作,仿照原铭文的句式,字数和韵律,用通俗的语言,极尽嘲讽鞭挞之能事!仿得形神兼美,骂得痛快淋漓!又如《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民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众人云:公仆精神!”此仿拟文则一反《才不在高》的立意角度,从正面歌颂了廉洁奉公,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表达了亿万人民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真切期望。这样的仿写同样是一种创新。
  我们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也可先品读原文,再延伸阅读仿拟之作,后仿写《教室铭》《寝室铭》《教师铭》《学生铭》……可从正面写,也可从反面写。如此训练,既能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文言语感,又能学以致用,促进创新写作技能的形成,还能激发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仿篇训练可分篇章语言仿写、篇章结构仿写和篇章立意仿写等三个阶段的分项或综合训练。一般的篇章仿写都是将求同类比联想与求异发散想象相整合的综合性仿写,是处于高级阶段的仿写训练,难度最大,创新度自然也最大。
  
  陈劲松,刘娜拉,教师,现居湖北恩施。

仿写种种促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