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拙的《中学国文教材的改进和社会本位文化》是1948年版《国文月刊》第74期的首篇。通读全文,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国文教材因科目的特性,有着传统思想的固蔽部分,也有应变的凌乱现象,指的是哪些?所谓“国文科固有的机能”和“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学国文是‘启导学生思想感情之钥”’呢?
教材是教育陶冶的食粮,要求适材和适量;但现在中学国文教材因科目的特性,有着传统思想的固蔽部分,也有应变的凌乱现象,因之选材迄今还没有完善,而教学效率也不见增进。
……教育部从前所订的课程标准亦脱不了以上两种现象——成了面面顾到的一件东西,但面面顾到了,便是将多种纷杂的条件填充在一个框格里,窒塞了国文科固有的机能。原来希望要达成并不单纯的诸种功能,其结果使它主要的功能,即国文教科第一目标所列……就达不到,遑论其他。
……集合国文教学体验丰富的人,齐站在时代的前列,审辨这“时代生活”“时代思想”和“时代青年”——在时代环境中产生的——配合着适当的教材,实是一种急需的重大的贡献。
建立起社会的传达思想感情的语文作法的体系,是语文学科的本则和功能问题。中学国文科是把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方法去培养青年们会说会写、“敢说敢写”的技能;这项目可包括会叙事、会达意、会说理、会表情。
中学国文就是“启导学生思想感情之钥”,使活动于社会生活的情感中,收“潜移默化之功”而不自觉,这和其他社会学科、哲理学科仅属于知识传递者不同。进一步说,社会学科、哲理学科以至其他学科的专精兴趣,也需国文学科在思想情感的生活中间培养它。更进一步说,人类所需的文化是团体生活;团体生活的思想情感的陶冶基础,必于国文学科筑成,因为它有媒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