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的终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对于建立学习型社会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 终身阅读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由于我国当代教育长期以来对“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关注不够,在教学中“学生几乎没有进行创造、想象、重新生成的空间,更没有抒发内心的感情和阐明不同见解的自由”,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忽视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终身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使学生具备自主的终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为了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尝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倡导“整体优化、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和能力。
终身阅读教学法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法的挑战和颠覆,它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学新视野。其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整体感知法。教师确定阅读内容及阅读时间,提供整体感知的参考方法。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方法或自己独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章主旨。
(2)概括要点法。教师确定概括文章或语段的内容,讲解概括要点的方法。学生运用方法概括文章或语段的内容要点。
(3)探讨领会法。教师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供给学生探讨领会的方法,并安排一定的练习。学生运用方法或自己的方法阅读相关内容解决问题。
(4)分析评价法。教师提供对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分析评价的方法,并以具体的文章进行训练,要求要以正确的立场、观点评判文章,评价要有理有据,评价要尽量具体,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学生根据提示参与阅读。
(5)撰写论文法。此法是以写促读的良好方法。教师介绍一般论文的写作方法,并以具体的文章来指导学生通过写论文来阅读文章。学生则反复深入地阅读文章并查阅一定的资料撰写论文。
上述过程包括了“理解——认识——表达”三个阶段。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进一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开拓课外阅读空间,比如通过工具书和“百度”词条的查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图书馆和网络资料的搜寻,阅读不同观点的文章,最终提高自己对文本的认识;通过对文本词语句子的理解,对其他各种观点的了解,对各类不同认识的文章的阅读、借鉴,进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认识,然后进行表达,撰写自己的学术论文等。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过程,那么表达就是“致用”的过程。当学生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突破了课本网络的界限,在“致用”之中不断受益的时候,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他们学习呢?这样,阅读就成了他们随时随地的事情、终身的事情。他们也就养成了终身阅读的习惯,具备了终身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