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让学生为了“说”而“写”,转移了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再过多地“写”。学生的精心准备,扩充了材料储备,积累了写作常识。老师给与学生必要的点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生在不自觉之中提高了“写”的能力。说和写,两种能力相互生成,都得以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 说 写 相互提升
新课标把表达交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新教材中,这无疑是合理的。表达交流本身就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那么其中的说和写,是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文言合一,从本质上说,说和写是一致的,能够相互生成,统一起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即尝试把“说”和“写”结合起来,通过“说”来达到“写”的目的,或者可以说,通过“说”转移“写”的心理压力,进而达到提高“写”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
(一)材料准备
在进行训练之前,学生要有大量词汇和语言素材的储备。这就要求学生要熟记课本上出现的并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材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定量阅读课外材料,培养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并能灵活地使用。对此,老师要多督促,勤检查。
笔者的体会是,学生如果确实这样坚持下来了,语言感悟和运用能力会有很大的改观,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理论准备
1.文章的主题。首先要有一个中心。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写作的对象或是对这个对象有独到的见解。这个中心是向四周发散的,也可以是线性的。做到这一点,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所有的材料都不会显得散乱的。
2.材料的组织。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对于很多文章来说,还是有着共同的规律。整体上说,是由表层或现象写起,然后上升到深层或理性层面。比如给学生讲解现代文阅读的时候,列举的例文——阎连科的《说村落》和杨羽仪的《水乡茶居》,都是从环境人文景观说起,并由此生发开去,分别写到了村落中村民和水乡人的生存状态;写景观只是缘起,写人的生存状态才是归宿。很多文章都是如此。那么我们说话或者写文章也应该有缘起,然后才能引发开来。
3.方法技巧。有时对某一景物进行描绘,需要运用描写技巧;对某一情感的抒发,则要运用抒情技巧。特别是在讲解诗歌的时候,可以把这方面的知识迁移到说话或作文当中去。比如诗歌描写手法里的渲染和衬托(正衬和反衬)、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虚实结合、象征等,抒情技巧里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还有修辞技巧和结构技巧。这些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扩展视野,打开思路。
二、实施阶段
(一)写出底稿
学生在把握前面写作规律的基础上,就要运用自己占有的材料,洞悉、体验生活,形成文字。课前演讲,或者举行班内小型演讲,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写,老师如何指导呢?这是很复杂的一项工作,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要学生自己写出底稿,因为真正提高写作水平是靠学生自己写。然后,指导老师抓住一个典型,把他所写的材料印成讲义,让全班学生都改,让他们讨论,形成结论,最后老师作总评。这样就理顺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思路。
对于其他学生演讲稿的修改,指导老师在班里挑选作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帮助修改,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老师。
(二)进行演练
1.自行准备阶段。前面说的由写到说的那个“说”就是自行准备的演讲。学生的演讲稿是精心准备的,那么学生的演讲水平也会很高。如此这样循环下去,不长时间,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个过程很机械,但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2.半开放阶段。半开放性的训练即是规定一定的范围,学生作好准备。学生在演讲之前抽签,即兴发挥,这就带有任意性和创造性。并且在学生演讲的同时让下面的某一笔头快的学生将演讲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文字。如此循环下去,不仅仅是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作文的训练。
3.完全开放阶段。就是上课前老师进班随意指定某个学生进行命题演讲,要求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来完成,极具挑战性。在这个阶段,经常出现精彩的演讲。有一次,笔者让一个学生以“春”为话题进行演讲,那个学生即兴发挥,效果极佳,这给了我很多启示。
三、结果检测
(一)自评
可以在演讲结束后,让他说出自我感受,也可以过一段时间,让他回顾、反思,这样再作出评价。如果成功就应总结出好的经验,如果感到效果不佳或者力不从心,就要找到问题和症结所在,以利于下一步的提高。
(二)他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即使演讲很流畅,但有些问题却往往意识不到,比如发音问题以及举止、衣着等等,这就需要其他同学给与提示,来帮助矫正和提高。作为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学生都能够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师评
老师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学生往往把它作为自己表达的标尺。所以老师评价一定要慎重。应把握这样的原则:以鼓励为主,涉及问题,只指出一个主要的即可,不可把所有的问题都点出,这样不至于学生丧失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四)重评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有了真切的自我感受,再加上其他同学中肯的建议及老师的点评,学生就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位,可以对自己进行重新评价。这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
四、经验总结
“说”是一种手段,目的是提升能力;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实则“一石二鸟”。为了能顺利开展这个活动,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在完成这个准备工作同时,学生就学到了写作的一些规律,也准备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可以将语文课上枯燥单调的知识讲解,化为活的知识的运用,让学生很愉悦地接受下来。
活动的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乐于参与,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个学生一个循环下来,就熟悉了文章的规律,养成了良好的写作心理机制。写文章再拙嫩的学生,这样训练下来,也能写出上乘之作。
★作者单位: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