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行教材的作文教学资源,是解决作文教学随意性、盲目性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既可以按照教材的作文教学序列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框框套套,在兼顾课本作文教学序列的基础上,大胆地按照自己的作文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顺序,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训练和教学体系,让教材的作文资源为我所用。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选修教材的写作资源,把必修和选修紧密结合,共同完成写作教学任务;要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实践和积累,不断充实教材中写作教学内容;重视必修和选修教材上的例文,做到读写结合。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语文教材 写作资源 读写结合
说起作文,不仅学生头痛,老师也会头痛,觉得无从下手,所以平常作文的教学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随意布置作文、随意批改、随意讲评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带来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实,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行教材的作文教学资源,来解决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种随意性和盲目性。
我们现行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由三部分组成:必修五册,读本五册,选修四册。其中作文教学的编排分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把作文教学的内容插入到必修五册教材中,一种是以选修的形式呈现,即《写作选修》。下面就谈谈我们在使用教材时的一些不成熟的实践和思考。
实践和思考之一:教材在作文教学的编排过程中,在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编排有“写作观”的内容,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它起到了写作思想上的引领作用。
第一册的写作观是“你的生活很重要”,强调不能漠视自己的生活,要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因为自己的生活和在生活中的一些想法是独一无二的,应当不断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感情生活,辨别自己的情绪变化,重视自己的生活体验,重视体验自己灵魂的活动,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内心世界和灵魂活动描述出来。这一写作观实则是强调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写作就是把自己的生活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不能在写作时胡编乱造,脱离生活实际。
第二册的写作观是“独立思考,善于发现”。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关注人生、关注自我,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强调只要你能积极思考,你的思想就可以如天马行空般地纵横驰骋,你也就会发现:世界很大,生活真美。这一写作观是让学生明白:只有意识到自己思想的价值,写作才可能有质的飞跃。
第三册的写作观是“写作,也是对话”。告诉学生写作是人与人的心灵对话,可以是自己和别人进行对话,也可以是自己和自己进行对话。人可以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引起读者的关注和理解。要求学生写作时应当有与读者对话的意识,心中应当有读者。同时重视与自己的心灵对话,随时把自己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随时把自己的生活印痕刻画出来,随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整理出来。在对话中,必须真诚,要有平等意识,思想经受磨砺,情感得到陶冶,人也在写作中不断地成长。
第四册的写作观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告诉学生写作不仅要有好的构思立意,还要具备积极的修辞意识,要靠文字的功夫。写作要向生活学习语言,因为生活中的语言总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写作要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因为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写作要有语言创新意识,文章才能更有效地彰显个性。
第五册的写作观是“人文情怀与公民意识”,要求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具备人文情怀:或是歌唱生命,或是悲天悯人,或是敬重善良,或是诅咒黑暗,笔端要流淌对社会、对人生的真情关注,要有鲜明的爱与憎,因为作文即做人。同时要求学生要有公民意识,即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了解自己的责任与权利,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五册“写作观”的内容,非常明确地指出了写作的实质和目的,即抒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悟、抒写自己的灵魂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公民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写作观”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以从理论和思想的高度提升学生的写作素质。
实践和思考之二: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既可以按照教材的作文教学序列进行教学,也可以打破框框套套,在兼顾课本作文教学序列的基础上,大胆地按照自己的作文教学内容重新调整顺序,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训练和教学体系,让教材的作文资源为我所用。
从必修的作文教学编排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内容涉及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新闻、消息、说明、诗歌、文学短评、演讲稿等,但涉及最多的是记叙文、议论文。
涉及记叙文的作文教学内容有:
高一:1.夹叙夹议,枝繁叶茂;2.写难状之景如在眼前;3.独立思考,善于发现;4.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5.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
高二:6.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7.要有描写意识。
高三:8.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涉及议论文的作文教学内容有:
高一:1.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高二:2.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4.让说理更令人信服。
高三:5.学会分析;6.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教材将高中三年的写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能按照写作心理的几个方面编排,力图使学生把握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一个阶段的作文训练都安排了记叙和议论这两种主要文体,且每个阶段的安排各有其侧重点。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教材每一阶段的安排进行顺序渐进的作文教学。
当然,有老师可能要问,每一阶段的每次训练都强调一点,如高一阶段要训练学生“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但学生作起文章来,难道就不能有高二阶段作文训练的“要有描写意识”吗?就没有高三阶段训练的“要有真情实感”了吗?事实上,这些阶段界线的模糊反映的是写作的复杂性,写作是习作者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得调动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就得进行各种心理活动,就得遵循各种写作规律。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也可以灵活地大胆地调整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内容。比如,在高一阶段,我们可以重点进行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和训练,那么就完全可以把五册教材中有关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记叙文写作系列;高二重点进行议论文写作的教学和训练,那么就完全可以把五册教材中有关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议论文写作系列,让学生对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认识和训练。
实践和思考之三:充分挖掘和利用选修教材的资源,把必修和选修紧密结合,共同完成写作教学任务。
选修教材《写作选修》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
2.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
3.走好关键的前两步——审题与立意
4.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
5.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贵曲
6.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
7.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议论文的分析
8.顺理而成章——议论文的结构
9.用形象说话——文学写作
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
11.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
其中涉及记叙文的内容有1、4、5条,涉及议论文的内容有6、7、8条。另外,第2条谈的是写作前的观察、选择、提炼,第3条谈的是审题与立意,第10条谈的是语言的锤炼,第11条谈的是文章的修改。这些写作内容完全可以结合必修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同时进行。如:我们在教学第二册《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时就和选修中的《借我一双慧眼——观察、选择、提炼》、教第四册《要有描写意识》时就和选修中的《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教第五册《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就和选修中的《修辞立其诚——写真话,抒真情》、教第一册《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及第三册《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就和选修中的《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教第五册《学会分析》及《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就和选修中的《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议论文的分析》一起进行教学,两处内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此外,选修教材中的第3、5、8、11条在必修教材中没有涉及,也完全可以当作必修教材的补充内容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