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9期 ID: 137561

  

杜十娘之死,谁之过?

◇ 刘冰霞 叶芬芳

  【摘 要】关于杜十娘的死因,有各种说法。到底是谁害死了杜十娘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杜十娘对自己的悲剧命运负有重大责任。在这场悲剧命运中,杜十娘错了,错在所托非人,错在追求完美,错在轻视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杜十娘 悲剧命运 所托非人 追求真爱 轻视生命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作家冯梦龙编纂的《警世通言》中的一篇拟话本小说。每当读到杜十娘手捧百宝箱纵身跃进滚滚江水时,我总是不胜感慨。一代名妓,竟落得如此下场,惜哉!痛哉!掩卷沉思,到底谁该为杜十娘的死负责呢?
  李甲首先进入我的视野。假如他能勇敢些,有担当些,像个男人点,他就不至于在孙富的危言耸听下退缩;假如他还有些良知,有点真心,他就不至于做出将杜十娘卖给孙富的愚蠢举动。他拿着父亲的钱到烟花地去潇洒,去俘获像杜十娘一样的女子的芳心。一旦经济命脉被切断,他就束手无策了。于是,有了第一次离弃。孙富的挑拨、恐吓更令这个脸色苍白的文弱书生害怕。金钱、名声、前程何等重要,一个青楼女子怎及得上?于是,有了一次彻底的背叛。可是,这个怯弱、无知、薄幸的公子哥能够全然肩负起十娘之死的责任吗?不,不能,他只是一个纨绔公子哥,不小心走进了杜十娘的生命,被错误地当成了元凶。
  孙富呢?对这个家伙,我素来就厌恶、憎恨。仅因那惊艳的一瞥,便费心机设陷阱,要将美人据为己有,却害得她香消玉殒。孙富对十娘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如果李杜之情比金坚,任孙富如何巧舌如簧,也不会轻易地分开他们吧!看人家杨过,虽然那么多年没有小龙女的音信,却仍痴心不改、矢志不移。再多的“孙富”,在真情面前,一定也是一筹莫展。我承认,孙富是一个阴险的令人生厌的小人,可说要他负全责,也没有充足的理由。
  封建礼教害死了杜十娘?倘若李甲的父亲能摒除门户之见,能接纳青楼出身的杜十娘,那么,杜十娘也许会和李甲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王美娘不就找到了幸福吗?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并无多大不同呀。顺治帝的爱妃不就是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吗?陈圆圆不也做了吴三桂的侧福晋吗?东林领袖钱谦益不就娶了柳如是为侧室吗?男子纳青楼女子为妾不是古之常事吗?我想李父并不是不能接受一个青楼女子成为儿子的偏室这件事,而是儿子功业未成却流连于声色场所。试想,若李甲发奋苦读,一偿老父夙愿,想讨个侧室,不管这个女子出身怎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吗?所以,我总不愿拿“封建礼教”这个帽子来说事,总觉得这个概念太宽广、太空洞。
  到底谁害了杜十娘呢?她自己!一个极细微的声音响起。我有点惊愕。她自己?于是,我循着这个思路开始思考,我真的有点信了。杜十娘对自己悲剧命运负有重大责任,渐渐地,这个想法在我心中的分量竟越来越重。我努力去寻找她的失误,正是这些失误酿成了她的悲剧。
  首先,她选错了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李甲的懦弱,杜十娘是知道的:“观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向他。奈李公子惧怕老爷,不敢应承。”一个真心相待,愿托终身;一个胆小怯弱,无力担当。杜十娘何其不幸,摊上这样的男人。此时,她可以抽身而退再觅良侣,但她却毫无芥蒂,依然与李终日相守,奉献自己的满腔柔情。当李甲四处筹钱无果羞见十娘打算放弃时,她更应该看清楚李甲,毅然转身,可她却要执著地坚守这段缘分,帮助李甲赎出自己完成了一个心愿。她如愿以偿了,可这善愿最终却结下了恶果。她在声色犬马中摸爬了这么久,应该谙于世故,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奈何执意要跟随李甲呢?我常想,如果和她情投意合的郎君是柳遇春,故事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呢?
  我又想,既然杜十娘选择了李甲,如果她能对李甲说出百宝箱的实情,那么她的命运是否会被改写呢?她之所以不愿说,难道是想收获一份不建立在利的基础上的纯真的爱情吗?是的,只是因为爱“我”,而不是“我”背后的东西。可是,世俗纷繁,人心复杂,像琼瑶阿姨笔下那样“惊天地”、“泣鬼神”的纯情故事在现实世界只怕永远只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杜十娘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与李甲相处这么久,她应该对他有所了解。倘若真的割舍不下这段情,那就告诉他自己富可敌国,用金钱为爱情打造一个坚实的底座。可是出身风尘的杜十娘却渴盼得到真爱,这岂是懦弱的李公子能给的?于是,被卖的悲剧发生了。
  杜十娘用自己的钱将自己从水深火热中救了出来,却无端被李甲卖了。读到此处,我义愤填膺。李甲有什么权力?杜十娘能重获自由主要是靠自己的苦心经营,李甲无权视她为自己的附属物而随意买卖。杜十娘竟然接受了李甲的决定。我多么希望此时的杜十娘能像个泼妇,会哭,会闹,会打……但是,我臆想的情景没有出现。杜十娘端坐在梳妆台前,开始精心地打扮自己。脸如莲萼,眉若青山,眼似秋水,唇若樱桃,好一个绝色佳人。我想,此刻,她已下定了以死抗争的决心。可是,死,值得吗?当一代名妓手捧百宝箱跳进滚滚江水时,我听到了一片唏嘘声,一片指责声。然后呢,一切归于沉寂。李甲愧悔成疾,孙富受惊而逝,只是说书人臆造的结尾来迎合世人“善恶有报”的心理罢了。我常想,才貌双全的杜十娘何不带着百宝箱远走他乡呢?为什么要采取如此决绝的方式呢?《巴黎圣母院》中那个饱经生活磨难的少女艾丝美拉达在临死前仍无限留恋地说:“生活多美啊!”我们的杜十娘为何要轻贱自己的生命呢?
  杜十娘错了,错在所托非人,错在追求完美,错在轻视自己的生命。
  斯人已逝,徒留后世人扼腕慨叹。杜十娘以自绝的方式来反抗现实的不公,虽勇毅,但我不认同。我总觉得,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自弃,都会有路可走!
  ★作者单位:湖北省洪湖市第一中学。

杜十娘之死,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