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我们尝试构建了“知行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现代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知识能力点复习课”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分点升格”有效作文教学模式、“试卷讲评、习题课”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关键词】知行式 教学模式 教学效果
一、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从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尝试构建了“知行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知”是指:
1.知道课前应做的准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学生做好了课前准备,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
2.知道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行动的方向和目标,才能进一步为到达方向和目标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而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掌握理解鉴赏作品的一般步骤:(1)写什么: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2)怎么写:鉴赏文字,鉴赏呈现作品主要内容和作品主题所采用的表现手法;(3)为什么写:就是深入探究作者写作的主题及传达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境界。
4.掌握课后总结所学的知识及灵活运用的方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了什么,更主要的是掌握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
所谓“行”是指:
1.教师:引路、指导、点拨、升华。
2.学生:整体感知作品、具体鉴赏作品,自主学习、分组深入探讨、互评,实战演练、当堂测试。
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分类确立
(一)“现代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1课时) 解读背景,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知,尽量激活原有的语言经验体会,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目标定向]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用课件展示。学生根据目标明确自己本课的学习任务与要求。
[常识解读]自学指导:教师在导学案中将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简介、文体介绍、写作背景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及时反馈:展示课件,以填空或筛选信息的方式进行考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紧张意识,提高效率。自学:学生在一定时间规定下,自读学案常识内容,挑选重点信息,边读边记。反馈:完成课件展示问题(填空或信息筛选)。
[文本探究](自学指导、合作交流)自学指导:1.朗读文本,明确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整体阅读题目,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小组交流,使学生彼此形成互补,并参与指导、点拨。自学:1.听读课文,明确字词;2.再次阅读文本,整理课文内容,独立完成学案问题。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彼此形成互补,并就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互助共赢。
[解惑答疑]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问,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补充,或求助老师。
[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补充。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当堂小考]教师根据本课内容,设计5分钟考试内容,当堂测试(以测试字音字形、常识、内容理解为主)。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查找不足,及时巩固。
第二阶段(1—2课时) 精读文本,探究升华
[目标定向]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用课件展示。学生根据目标明确自己本课的学习任务与要求。
[文本探究](自学指导、合作交流)自学指导: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探究问题,分三个部分:写什么?为何写?怎么写?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解读文本,独立完成导学案问题。(可分阶段完成)合作交流:组织小组交流,使学生彼此形成互补,并参与指导、点拨。自学:学生再次阅读文本,深入解读,独立完成导学案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可分阶段完成)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彼此形成互补,并就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互助共赢。
[解惑答疑]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问,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补充,或求助老师。
[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补充。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当堂小考]教师根据本课内容,设计5分钟考试内容,当堂测试(以测试相关知识点为主)。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查找不足,及时巩固。
注:文本难度与篇幅不同,课时可灵活安排,允许根据文本特点做个性化处理。
(二)“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1课时) 解读背景,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知,尽量激活原有的语言经验体会,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目标定向]教师根据本课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用课件展示。学生根据目标明确自己本课的学习任务与要求。
[常识解读]自学指导:教师在导学案中将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简介、文体介绍、写作背景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及时反馈:展示课件,以填空或筛选信息的方式进行考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紧张意识,提高效率。自学:学生在一定时间规定下,自读学案常识内容,挑选重点信息,边读边记。反馈:完成课件展示问题(填空或信息筛选)。
[文本探究](自学指导、合作交流)自学指导:1.播放朗读文件,明确字词;2.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整体阅读题目,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合作交流:组织小组交流,使学生彼此形成互补,并参与指导、点拨。自学:1.听读课文,明确字词;2.再次阅读文本,整理课文内容(写什么),独立完成学案问题,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彼此形成互补,并就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互助共赢。
[解惑答疑]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补充,教师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提出疑问,其他小组成员解答、补充,或求助老师。
[总结升华]教师引导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补充。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
[当堂小考]教师根据本课内容,设计5分钟考试内容,当堂测试(以测试字音字形、常识、内容理解为主)。学生当堂完成达标测试,查找不足,及时巩固。
第二阶段(1—2课时) 解读文本,猜读翻译
[目标定向]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并用课件展示。学生根据目标明确自己本课的学习任务与要求。
[文本探究](自学指导、合作交流)自学指导:1.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探究问题,帮助学生解读文本;2.将文本分成若干层次,分阶段引导学生自读翻译,并找出翻译给分点;3.如文本要求背诵,则分层次、分阶段,引导学生完成背诵。合作交流:组织小组交流,使学生彼此形成互补,并参与指导、点拨。自学:1.阅读文本,独立完成导学案探究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2.分阶段完成文本各层次的自读翻译,并找出翻译给分点,提出自己的疑问;3.如文本要求背诵,则分层次、分阶段,独立完成背诵。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彼此形成互补,并就自学时的疑问进行探究,互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