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偏科的学生仍然很多,尤其是理科成绩优秀的同学语文成绩很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总成绩。作为语文课堂中的主导者——教师,应该担负起责任,以引导或督促这部分学生学好语文,帮他们实现梦想。具体措施有:重视做笔记环节,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重视感情教育环节,培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关键词】农村中学 偏科 做笔记 感情教育
笔者所在的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升学率一直不错,偏科的学生却很多,一些理科成绩优秀的同学(尤以男生居多)的语文成绩往往很不理想,因而总成绩不达标,结果与他们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造成偏科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农村缺少重视语文学习的氛围、学生本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但笔者想要强调的是,我们语文课堂中的主导者——教师,理应主动承担起责任,想办法引导或督促这部分学生学好语文,帮他们实现梦想。
一、重视做笔记环节,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庞杂、零散,学习者需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复习巩固,而做笔记则是完成这项工作的有效办法。这个问题老师不是没强调过,但对高中生来说总有一部分人听不进、办不到,他们或轻视语文学习,不屑做,认为语文嘛,学不学都一样,平时作业难不到哪里去,平时考试别人也高不到哪儿,没必要花时间;或过高估计自己而不愿做,认为自己是大人了,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老师讲的都懂;或干脆认为不如理科好记而懒得去做。这些肤浅认识下的错误行为直接导致了他们语文学习上的基本功不厚实、有效分析判断能力低下。他们不知高考注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是厚实的语文基础、丰富的解题经验和细腻的情感共鸣的综合体现,这三者都必须是长期积累才能具备的,而积累的途径必定是做笔记,并坚持下来,反复回味、总结;获取现实的经验,碰上适当的刺激,这些经验马上会清晰地在脑海中呈现出来,产生迁移,顺利答题。
具体对策:1.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笔记本和课本(文言文可记在书上),亦可让学生互查,评价优秀者给予表扬,坚持三年;2.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提问督促学生,让他们不断地将知识整理、归类,牢记在心;3.布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做笔记的兴趣。
二、重视感情教育环节,培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文本的解读是以理解、解释和构建文本的意义为目的,在解读中就必然使读者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碰撞和灵魂的问答。”可见培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多么重要,而这些偏好理科的同学往往喜欢抽象的逻辑推演,而不喜欢形象解读,他们往往智商很高,而情商偏低。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二。其一:家长在生活中事事替孩子操办,使学生本就少的社会活动变得更少了,他们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而严重依赖父母,因而不甚懂得生活中的人情事理。其二:面对日益激烈的考试竞争,教师认为传授知识是最高目标,学生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师生集体忽略了感情培养,于是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无法与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交流,无法将现实生活中已习得的常情常理移入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正确理解作品内容,严重影响语文得分,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如有这样一道题:
村饮(黎简)
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塘边。
谷丝久倍灵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题目:评论家说《村饮》中颔联是“一篇之警策”,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现摘录一个学生的答案:1.丝绸的价格很久以来比常价高了,人老了就不要谈及少年时的远大志向了。2.时代已经改变了,旧时的一些东西已经用不上了,就不要再提起了,要学会与时俱进。
显然,这是一种拔高了的超出生活常理也不符合上下文语境的理解,这个答案反映出学生已懂得这是人们饮酒过程中的谈话,但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生活实践,大多数学生也无需为生活费发愁,因而忽视了对“谷丝”这两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质的理解,忽视了生活常理的存在,错误地理解为理想和人生态度的话题。正确的理解是,“谷丝”这两种吃穿用品的价格长时间处在高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农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了人们的不满。这是在借着酒劲发牢骚表达不满呢,诗中提醒谈话者更提醒当权者们多关心关心现在这个糟糕的经济形势吧!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没有丰富而细腻情感的同学是不会读文学作品的,他们更多地只会贴标签。语文弱的原因可想而知。
具体对策:1.利用课本和读本,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反向移情,理解生活中的人情事理;2.多与学生沟通,可故意制造矛盾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情理”;3.鼓励学生多与父母交流,关心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变化。
总之,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偏科现象,重视这两个环节的教育,拯救偏好理科而语文薄弱的学生,争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也使自我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作者单位: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