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9期 ID: 137571

[ 常风琴 文选 ]   

诗歌神话中的海子

◇ 常风琴

  【摘 要】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无疑是诗歌精品,它充满温暖、关怀、理想、博爱;但诗人本身留给我们的却是孤独、悲伤、绝望的形象,他英年早逝,成为上个世纪诗坛的悲剧。诗歌与诗人之间的距离有多远,一首诗歌传达给读者的究竟有多少,这需要读者细心地去寻找和探索。
  【关键词】诗歌 海子 温和 孤独 悲伤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活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上个世纪抒情诗正以其喷涌的气势逼近中国诗歌疲软的状态时,海子宣告的结局似乎是当头一棒。诗人的这一内在层面给教学带来了解释上的矛盾和为难,正确认识海子应是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从诗文入手看海子形象也许是一条捷径。海子诗文中,《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最有代表性,我们可以从解读这首诗开始。
  一、从文本语言层面看海子:一个朴素而温和的形象
  静心聆听诗歌:远离尘世喧嚣,安静,一所房子,劈柴喂马的人。这个人手中拿着的一定不是《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只是一把斧头、一把干草,准备喂好马去休息,在睡眠之前想想粮食和蔬菜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考虑周游世界,完成一次或者几次普通人的旅游,这不算是什么幻想,如今的老百姓早已开上自家的车子出去风光了。诗歌里我们没有听到鸡鸣狗吠,他安静有愿望,其愿望朴素单纯:给每个人开始写信,告诉他们幸福,给冷静的山取个温暖的名字,祝福所有熟悉和陌生的人。诗歌给予我们的就是一个春天的博大,拥有并且爱,我们有灿烂的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夜半作诗的那个人呢?我们忽略了另个可能的他:蓬头垢脸,感觉累,写诗歌,写着他的纯粹与理想或者有多少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们知道的太少。在这首诗歌里,我们见到朴素与真诚,看不到生活里的灾难、精神里的恐慌,他就那么温和而谦逊地告诉世人:一所房子,写信吧,我们发现不了什么他的小脾气,不过就是一个理想着的青年,他突然站立在诗的面前说,好吧,从明天开始我们将幸福。
  这是温暖的海子,性情温和、衣着简单、精神朴素,麦田里长大,懂得喂马、劈柴、粮食和蔬菜,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烟火里长大的有理想的健康的海子。
  二、从文本语言背后看他的第二层面:骨骼里冒出孤独和逃逸味道的海子
  试想,我们就是盖一所房子,会选择人群,鸟语花香。喂马需要庄稼,至于水我们顶多要的是河流而不是大海,我们的粮食需要锄犁,蔬菜需要经营,一所房子必须盖在人间内部、邻里周围。如果我们把房子主建筑盖在大海边,那么他定是个打渔为生的渔民。可海子没有说,他说的是面朝大海,海上生花。有一首诗歌是“海上生明月”,明月海上,用于表达系念家乡或者亲人,但明月生花贵于虚幻。首先,他构建的房子建错了方位,诗歌在写实里出现了虚幻的影象;房子如同一个精神的躯壳,空浮在灵魂的上空,他遭遇了偏离人群;他想起了普通人喂马是幸福的,而这个人正在灵魂深处游离出尘世;想起麦田,隐遁在句子里,抒写着他自己的大地。我们不知道前面的那个小伙谁在替他完成喂马和劈柴,他没有去做,他只是坐下来写诗歌,渴望与人间贴近,渴望过普通人的生活,又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还在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所渴望的,他没有,普通人更没有,因为他最终是个不懂得生存的人,面朝大海只是虚幻,房子只是他精神世界的堡垒。他住在昌平的一个小房子里,怀抱着《新旧约全书》,然后失眠,我以为那所租来的房子一定没有生火炉,没有下棋子的声音,没有爱人相陪,更没有酒精,一个把自己颠覆在句子和幻想里的人他有的是孤独,然后足够用来幻想一所虚幻无形的房子,满眼里看见海上春暖花开。只在意识和智慧的边缘行走定会被世人忽略。
  孤独是可以拯救的。
  三、从海子的其他诗歌和自身经历以及高贵的追求来看他的第三层面: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他的野蛮是看不见的,是建筑在那所虚空房子里储存的极大力量。首先,他要求的圣洁属于一个独舞者的纯粹舞蹈,靠近神灵和太阳。他是一个明白自己说什么的诗人:“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千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把自己放大到神灵般呼喊,天资聪慧心气太高,一眼辨认世俗尘杂躲避起来。其二,他十五岁上北大,十九岁在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研究室工作,精神的迅速膨胀是否和这个瘦弱的孩子匹配?乐于形而上的思维能否使年轻人尽早涉世成熟?经典和贵族的气质能否安顿一个出身平民的孩子的心灵?这似乎都成为对生命极端浪漫的可疑。其三,他的野蛮更表现在诗歌的取胜上,神灵的语言和气息没有可缓慢的余地。语言在他那里自由驰骋这并不是不好,而年轻的海子在这里寻找到王的感觉,驾驭千里一跃江河不可阻挡,带着他的灵魂走远,是一位诗歌烈士,在诗歌王国里是一位雄心勃勃的诗歌竞技者,无人能超越他。其四,他把疯子画家凡·高亲切地叫做“瘦哥哥”,称呼自己为歌德式的人物,可《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用了长达近六十年的时间,海子却没有了耐心,他喜欢以英雄和飞蛾两种姿态取胜,并沉陷于对生命的误解里。所以他想象的春暖花开,这自然的属性在他那里只能开在安静僻远的大海上,成全他一个人的理想和神秘。
  在通往太阳的路上,他注定像夸父一样倒在大地上。在这样的路上他独立无助又骄傲自豪,像寻找圣杯的骑士,挥舞着长矛越走越远,留给后人的只能是苍凉而悲壮的背影。
  这是一个悲伤到极度疲倦的海子。
  再回到文本看,一切都从明天起吧,那么今天呢?今天的力量正在封闭的呼救里独自消耗。今天他也许开始了自我审察,但正是这一瞬间,他找到了自己在人间的命运,叶赛宁式的命运。“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在春天,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这些从诗人内心分裂出的自己的形象发出了对人间这个海子的“嘲笑”,他和现实和物质只作了短暂的情人。
  海德格尔说:“在这个世界陷于贫困的危机境地之际,唯有真正的诗人在思考着生存的本质,思考着生存的意义。……唯有真正的诗人才可能不计世俗的功利得失而把思考的意向超越现象界的纷纭表象而去思考死亡,思索人类的出路,而当他自身面临着生存的无法解脱的终极意义上的虚无与荒诞之时,他便以身殉道,用自己高贵的生命去证明和烛照生存的空虚。”
  “尸体是泥土的再次开始/尸体不是愤怒也不是疾病/其中包含着疲倦、忧伤和天才”(海子《土地·王》)。这就是海子,让我们永远怀念他,永远熟背温暖而忧伤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靖边中学。

诗歌神话中的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