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这样两段文字:
“地理老师讲课极生动,一讲到精彩处便提高分贝,猛拍讲桌。我无不替他的手掌及已步入老年的讲桌捏汗。不过。经此之后,他的课成为入睡率最低的课。考试前夕,吾等睡眠严重不足,一次下午上课。全班大多数同学都疲惫地趴在桌上,地理老师见此,手一挥“都睡五分钟”。他的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一位地理老师的画像。
“上课时,老师不是无度地翻阅参考书,就是骂我们怎么没带工具书,甚至总是大病一样地自言自语,从上课到下课,不断给自己提问,然后又不断地回答。”——一位语文老师的画像。
毋庸置疑,在学生的作文中,已经很明显地凸显出两位老师各自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新时代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对此,本文就学生作文来谈一谈如何加强语文老师的专业化建设,或者说得再小一点,就是如何加强作文指导老师的专业化建设。
一、知识的丰富性,促使你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知识的多少,能够从学生作文中看出端倪来。有人下笔千言,挥洒自如,读之如饮琼浆;有人堆砌词藻。语言干涩,让人觉得味同嚼蜡。作文之文采。很大程度在于读书与积累的深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学生的作文片断:
当柔和的音乐声响起来,仿佛进入了静悄悄的黎明,蓝蓝的多瑙河上微波荡漾,河边的万物还在甜蜜的睡梦中。随着轻快的旋律,我看到了一座小村庄在雾色中若隐若现……蓝蓝的多瑙河在欢笑,自己仿佛真的身置横穿欧洲大陆的多瑙河畔。
——《<蓝色多瑙河>随想》
真没想到,只是一次没考好,爸爸这个“暴君”竟没收我全部的历史书。甚至还将我关起来。我只得面对窗外的小鸟叹道:“焚书坑儒,衷莫大矣……”
——《兴趣》
我们再来看。最近笔者在学生作文中所看到的,“岂是老师满腹经纶就能达到的境界?~老师在我们心里应该永远都是一个感叹号,而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想,任何一位教师读到这里,都不能不为之动容,都不得不陷入深思。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他所学的知识决不能只限于语文,只关注语文这个学科所涉及的语法、修辞、逻辑、文学作品以及写作理论等,此外还应多读些历史、地理、音乐、美术、舞蹈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做到兴趣广泛、一专多能。教师只有有了广阔、浓厚的求知兴趣和由此而获得的多方面的知识经验,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尤其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日益凸现其必要性、紧迫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必须以一个“杂家”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否则你怎么能去指导学生习作。又怎么能指导学生写出好的作文来?斯科
二、语言的时代性,促使你必须接纳新鲜的知识
我们常说,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毋庸置疑,作文也一样是时代的产儿,每一篇学生习作都应当有一定的时代意识。无论是题材,还是语言,我们都不应当回避这个问题。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两个学生的作文片断:
我把你的名字写在考卷上,结果被老师收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树叶上,结果被风吹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马路上,结果我被警察带走了。
——《校园轶事》
你总是心太硬,心太硬,把所有作业都让我们扛,布置总是简单,要做太难,不会做的还要勉强……
——《老师,我想对你说》
很显然,这两段文字大家看起来都觉得很眼熟,甚至都能背出来,一是来自于网络短信,一是来自于流行歌曲《心太软》,类似的极富时代意识的作文语言,我们还能够举出若干。习作者把它们用在这里不仅得体,而且得力。
因此,根据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形成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以改善我们的教学行为,实在是明智之举。有的老师曾经对这种现象提出过异议,我觉得大可不必。使用富有时代意识的语言,不是只看语言表面的现象,我们要透过这种语言现象,看到新生代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情况,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学生,接受学生,从而引领他们提高写作的兴趣。
所以,作为应站在知识前沿的教师,惟有与时俱进,及时了解社会动态,迅速占有新知识,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看成生存的必须,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更多的还得向社会这个大课堂去寻求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追求学识水平的提高,不断追求品行、人格的升华。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满足新生代学生对新时代下产生的新知识的渴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成为学生心中的一本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书。
三、题材的广泛性,促使你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学校的活动时间最长,活动空间最广,所以学生作文的题材理应以学校生活为主,但是事实上是不是如此呢?我们发现。在不少优秀的考场作文和平时训练中的作文中,学生的选材不是在校园,倒是有不少是在家里,在医院,在街道,甚至在社区。即便是在校园,但却大多不是在教室。而是在食堂,在宿舍,甚至在操场,题材极为广泛,这恐怕是我们老师所没有想到的,而正是这些让我们没有想到的题材,却真正体现了作文的真实性,也正是由于这些题材,才让我们走进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学生的教室、校园之外的世界,所以作文题材的广泛性,其实就是学生生活的多样性,这很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有时还确实需要我们去关心。我们再来看两个作文片断:
每年的暑假,我都会来到外婆家,与外婆共同坐在那橘树下。外婆这时会小心翼翼地从橘树上摘下两个橘子,然后用两个拇指吃力地掰开。外婆抚摸着那橘子,仿佛在爱怜地抚摸着孩子的脸一样。外婆把剥好的橘子送到我手上,然后像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心愿似的欣然露出微笑。
——《承诺》
知道父母离婚的消息后,我的心随着那一张绿色的证书被冰封,痛过后是迷惘,在初春之际,踏着碎步来到你的身边,静静地,任你荡涤着我疲惫的心。
——《我们一起走过》
透过以上两个片段。我们能够看出两个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一个是每年暑假都能和外婆在一起生活的场景;而另一个是父母离婚之后,一个孩子在独自承受生活给他带来的打击。当我们看到这样的习作,作为一个老师,一个作文老师,是不是应该去关心那个失去家庭温暖的孩子?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在作文评讲时,一定要做细致的工作,深入到学生中去,多关心学生的生活。甚至可以走出校门,走到学生所在的社区、街道、机关、工厂去,这样不仅有助于作文指导,更重要的是还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融洽。
四、思想的片面性,促使你必须关心学生的成长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他们的思想、情感也各不相同,为了把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的作文来呈现。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作文片断:
早恋有什么不好!早恋可以使我们孤独的心灵,找到一处避风的港湾:可以使我们苦涩的心灵,寻到一份甜蜜的慰藉:可以为我们疲惫的心灵,提供一处歇息的温床;可以为我们焦躁的心灵,提供一片解闷的阴凉……
——《早恋之我见》
由于“黑手党”疯狂得近乎专权弄国,“班皇帝”痛定思痛,不得不辣手剿黑,各“党”各派顷刻间土崩瓦解,全军覆没。但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团伙”却侥幸逃过一劫,并继续在“地下”欣欣向荣地发展。此团伙无名无号,成员仅三个……
——《向你介绍我们班》
读罢第一个片段,着实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跳加快!我实在想象不出,这位同学怎么竟为“早恋”找出了如此美妙的借口!其实,这也不是一般的现象,在新生代学生中,早恋现象已经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但是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怎么办?再来看第二个片段,应该说像此类调侃味浓郁的作文在学生作文中比比皆是,笔者无意于全面否定此类作文,仅是对此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调侃生活,玩世不恭,对现实生活嬉笑怒骂。对于处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是毫无益处的。
所以,老师要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从多方面去关心和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注意观察、分析、掌握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有的放矢地予以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开创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一个好的作文老师,要想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开辟一方天地。就必须进行作文反思,就必须从学生的作文中寻找突破口。我们常说一个教师的成长:学习+经验+反思。所以。我们应将自己在作文教学反思中的所得、所失、所感用于改善作文教学实践,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加深对作文教学理念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作文教学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潜能,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