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673

[ 崔益林 文选 ]   

散文《月迹》课堂教学实录

◇ 崔益林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配合老师做一件事,听好了!请闭上你大大的眼睛,用你聪明的脑袋,回忆第一次走进你脑海中的月亮,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
   生1:圆的。
   生2:很亮。
   生3:里面有玉兔。
   生4:有嫦娥奔月,有吴刚折桂的传说……
   师:那你听说长了腿的月亮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下面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并有“鬼才”之称的陕西作家贾平凹的散文《月迹》。
   板书: 月 迹
   贾平凹(wā)
   (重点讲述“凹”的写法和读音,凹读wā)
   师:其实啊,第一个发现长了腿的月亮的可不是贾平凹先生,唐代的大诗人李白就曾写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千古佳句;王维也曾写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但是,贾平凹笔下长了腿的月亮究竟又是个什么样子呢?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52页。
   为了能够让长了腿的月亮走得顺畅,走得坦然,首先,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我们一起帮月亮扫清行走路径中的障碍,那就是文章中的生字、生词。
   请看大屏幕。
   清 晰 倏 忽 嫉 妒 粗 糙
   面面相觑 笑容可掬 相依相偎 了无踪迹
   请同学们跟老师,将每个词语读两遍。
   二、走进文本,理清线索
   师:从同学们那急切的眼神,老师知道大家已经急不可待了,很想知道那长了腿的月亮究竟是个啥样?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第1~3段。请你看过文章之后,回答老师两个问题:1.文章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月亮是长了腿的? 2.这个长了腿的月亮首先出现在哪里?又是从哪里消失的?(分析: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教者尽可能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从动作方面来回答,二是从形态方面来回答,这样回答起来思路就比较清晰,层次就比较清楚。学生找到了“溜”和“爬”这两个写动作的词之后,我们可以接着这样分析。)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两个动词一般是用来写谁的?
   生:写小孩的。
   师:很好,恰恰就是这样的动词,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长了腿的月亮如同这群孩子一样,可爱、灵巧、调皮、好动。
   师:那么,课文又是怎样从形态这个角度来表现月亮也是长了腿的呢?大家可以从课文的第3段去找一找,哪些词语表现了月亮的形态变化。
   (学生找到“白道儿——半圆——满盈——亏了——了无踪迹”这一组词后,接着继续分析。)
   师:月亮从一开始的白道儿到最后的消失,恰恰验证了月亮也是长了腿的,但遗憾的是,它跑啊,跑啊,竟然最后跑没了……
   师:那么老师要问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这个长了腿的月亮首先出现在哪里?又是从哪里消失的?
   生:中堂里的一个穿衣镜里。
   (板书:中堂里)
   师:有一首歌,唱得很好,“月亮走,我也走”,既然这样,我们也走啊,跟谁走,跟奶奶啊!那就让我们跟着文章中的奶奶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到哪里?
   生:院子里。
   师:好!看它能跑到哪儿去!
   (板书:院子里)
   师:到了院子里,孩子们找到了月亮了吗?
   生:找到了!
   师:哪里看得出?
   生:玉玉的,银银的。
   师:啊呀!是两个叠词,可老师觉得,这里也可以用圆圆的,亮亮的来表述啊,你们觉得哪一个表述更好一些?
   生:“玉玉的,银银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个叠词不仅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形象和色彩,而且表达了这群孩子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师:分析得真好!大家是不是可以给这个学生点掌声?!
   师: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作者在写孩子们在院子里寻月的时候,还写到了一棵桂树,这又有何用意呢?(分析:学生可能有这样的回答:一是与下文奶奶说月亮上有桂树相照应,二是为下文写孩子们认为他们“已在了月里”埋下了伏笔。)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是透彻,你们和文章中的那一群孩子一样的棒,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真让老师佩服!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奶奶在引导孩子们寻月的过程中,好像犯了个错误?
   生:是的,我发现了。
   师:犯了什么错误?
   生:一是说月亮里的人是女的,让孩子们有点失望,因为这群孩子中只有一个女的,伤了两个男孩子的心。二是说月亮里的女子跟三妹一样漂亮,这让三妹有些“狂”,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时髦的词语,叫自恋。甚至她竟然狂妄地说这月亮是属于她的,无形之中再一次伤害了两个男孩子的心,这让两个男孩子产生了嫉妒。
   (板书:嫉妒)
   师:文章写到这里,我们不禁为奶奶捏一把汗,怎么办呢?奶奶,你犯这样的错误,你该怎么收场呢?
   生: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月亮竟然奇迹一般出现在每一个人的酒杯里,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
   师:奶奶毕竟是奶奶,老到啊!一个字:神!简直太有才了!
   师:其实啊,奶奶的神,不仅表现在她化解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更神的是,我们发现奶奶还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认为,不能让这群孩子独自占有这个月亮,她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拥有这个月亮,拥有这份美丽。所以,她竟然说出了一句让孩子们更觉得月亮神奇的话,你知道是哪句话吗?
   生:“月亮是每个人的……”
   (板书:神奇)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群孩子有没有同意奶奶的这个说法?
   生:同意了!
   师:是的,这就把孩子们寻月的地点又搬到了另一个地方……
   师:什么地方?
   生:院子外。
   (板书:院子外)
   师:此时此刻,孩子们的心情又怎么样?
   生:满足
   (板书:满足)
   三、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师:同学们,讲到这里,我倒要问一下你们,那月亮真的长脚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说月亮长脚了呢?由此你联想到哪些东西?
   生1:孩童的好奇心。
   生2:孩童丰富的想象力。
   生3:孩童的美丽胸怀。
   生4:孩童对美的追求。
   生5:如何保护孩子的童心童真。
   生6:引导孩子发展自己的童心童真。
   师:刚才大家都分析得很好,那么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感悟,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跟着奶奶和这群孩子一起去话说“月”。
   师:好!这一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课后请大家完成配套训练中的第1到第4题。
   附板书:
  月 迹
   贾平凹(wā)
   寻找月迹 心理变化过程 感悟心迹
   中堂里 失 望 好奇的心
   院子里 嫉 妒 童真的心
   神 奇 美丽的心
   院子外 满 足 阔大的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226600)

散文《月迹》课堂教学实录
目录